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679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试题:通史冲关一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史冲关一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8河北衡水模拟)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解析:A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各个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且还要承担各种义务,通过这种隶属关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了加强,故A正确;“家天下”从夏朝开始,故B错误;在分封制之下,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

2、序列是“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周王通过诸侯来实现对地方的管理,并不是直接行使管理权,故C错误;王权的至高无上是统治者将国家的各种权力集于一身,它是从秦朝开始的,故D错误。2.(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解析:C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官员因“不胜任”的失职行为将被免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3、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答案为C项。3.(2018湖南长沙检测)两汉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央就设置了御史台、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大监察系统。这三大系统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这反映出汉代()A.君主专制统治发生明显异化B.侧重于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C.监察制度具有多元制的特征D.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严重性解析:C建立监察机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方式之一,故A项错误;材料以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系统为例是为了说明汉代统治者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并非侧重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故B项错误;根据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三大监察系统可知汉代监察制度具有多元制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贪污

4、腐败的信息,故D项错误。4.(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唐高宗、武后之世,国人日益弃武就文,风气所趋,民族尚武精神已经是日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A.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B.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C.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D.科举制度的日益推行解析:D国人弃武就文和民族尚武精神日渐消失是国家政策推行的结果。结合材料时间唐代,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将读书、考试、做官连为一体,推动社会向学风气日渐形成,故D项正确。A、B两项均为科举制推行的结果之一。C项为中央行政体制,与社会向学风气形成无关。5.(2018山东滨州模拟)史学家陈垣指出平景孙在考证杨贵妃年岁时犯了四处错误:一、册寿王妃年月,据

5、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三、杨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四、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据此可知,在史学考证时陈垣强调()A.要有证据意识B.广泛搜集史料C.运用可信史料D.引用官修史料解析:C平景孙在考证杨贵妃年岁时,引用了一些史料,但陈垣认为平景孙引用的史料不可信,故C正确。6.(2018吉林长春模拟)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

6、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解析:A“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到“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再到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有吏、枢机等五房执事机构,政事堂由宰相议政场所变为职能机构,中枢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原来设计的部门制约大大削弱,故A正确。【新知生成】 唐代三省职能及地位变化中书草拟、门下封驳、尚书执行是理想的三省制,只适用于唐前期;后来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国家行政大事都由中书门下决定,尚书省各级官员只是具体执行。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尚书仆射成为了群相之首。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有意减轻尚书仆射的权力,

7、并最终将其架空;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这就确立了三省长官并重的形势。而中书省有草拟诏书之权,于是政事堂的权力逐渐偏重于主拟诏书的中书令身上,后政事堂也迁到了中书省,其地位已在尚书、门下之上。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中书令和侍中开始兼任尚书省的长官。由于当时具有宰相身份的人非常少,而尚书省的长官都不具有宰相身份,所以具有宰相身份的中书和门下的长官便把决策和行政两项工作结合在了一起。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也就宣告了唐代前期理想的三省制的结束。7.(2018河北衡水调研)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

8、关税)百取其一”。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达成“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的约定。材料反映了()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C.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解析:C材料反映了齐国会盟诸侯采取改善交通、统一税收、度量等多种方式促进商业经济发展,故排除A项;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是在明清时期,B项错误;通过会盟采取多种推动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利于春秋时期逐渐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齐国会盟诸侯采取的经济举措,而未提及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故排除D项。8.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

9、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解析:B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知反映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不利于手工业技术的传承发展,故B项正确,D项错误。“惧他人家得其法也”说明手工业技术没有得到推广,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亳州出的轻纱比较出名,并没说明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C项错误。9.(2018江苏卷,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

10、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C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C项正确。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反映农耕技术的信息,B项错误。题干只说明了地主催收田租时间的变化,没有反映出地主剥削程度的减轻,D项错误。10.(2018湖南长郡中学三模)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政府成倍地扩大纸币发行量;大观元年(1107年)改“交子”

11、为“钱引”时,又“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史称“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A.有利于遏制经济危机B.增强了纸币的购买力C.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D.实则是国家与民争利解析:D据材料可知北宋政府先后两次大量发行纸币,造成百姓手中纸币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故D项正确,B项错误。滥发纸币会造成恶劣的经济后果,A、C两项错误。11.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概况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康熙三十七年(1698)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乾隆朝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

12、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乾隆二十二年(1757)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等国开放1793年、1816年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解析:B材料提及的是康熙年间对外贸易受到限制,没有提及朝贡贸易,A项排除。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清前期对开关数量、海关关税、海关针对区域等都有严格限定,并拒绝英国使团增开互市口岸的请求,说明清前期厉行严格限制对外开放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正确。乾隆年间规定外商在广

13、州贸易,可见其并未阻断中西间的交流,C项排除。19世纪初的清政府拒绝增开互市口岸的要求,并未导致战争,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据此可知()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解析:A据材料可知孔子认可周公及其治国思想,依据所学,孔子维护“周礼”,主张“德治”,由此推断,孔子儒学与周制具有渊源关系,故A 项正确;“主张进行社会变革”的是

14、法家思想,B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对材料表述片面,D项排除。13.(2018河北衡水二调)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解析:B根据材料“知仁行义”“分人以财、助人以力”“循名责实、公正无私”“道德极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墨家、法家都对人的道德修养和公正责任提出要求,都体现出正身修心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规范伦理道德应为儒家思想,故C

15、项排除;法家思想体现不出宽容博大,故D项排除。14.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A.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解析:C材料中该学者观点强调先秦诸子思想与西方近代科学关联而非“背离”,排除A项;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为挽救当时失序的社会而提出,与西方科技思想有本质的不同,故B项错误;从科学角度在先秦诸子思想中汲取智慧,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故C项正确;先秦诸子思想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材料只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并未过分夸大,故D项错误。1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B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