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88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2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应考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高考全国卷,T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知识定位】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医药学的发展【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的成书历程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内容。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2、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由“汉代”“宋代”“明代”等推知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从大约在汉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到“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这都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官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药学的发展得到国家的支持,故B项正确。药学发展源于社会生活,非政治体制,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对药学发展的影响,可排除C项。隋唐以前,理学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答案】B (2017高

3、考全国卷)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知识定位】汉字的演变特点【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由“西周与战国”两个时间段可确定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征历史解释通过图片中的文字可知文字由繁到简,可以推知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

4、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答案】A练真题1(2018高考全国卷,T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解析:选D。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

5、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著作之风盛行及士大夫之间流行将书作为礼物,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2(2018高考全国卷,T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

6、析:选D。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对。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错;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逻辑错误;昆曲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强化,C错。3(2016高考全国卷)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

7、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选B。A项错误,统一文字是在秦始皇时期;由题干可知,经文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这反映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2016高考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选C。A、D两项违背了有

8、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这两项说法偏颇,排除;B项说法太绝对;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初尚武、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一致,故C项正确。5(2013高考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选C。解答本题应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促成了小说这种世俗文学形式的繁

9、荣。小说成了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材料说明的正是这一点。因此,A项不正确,B、D两项是世俗文学的意义,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B、D三项。6(2013高考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选B。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A、C、D三项。练模拟

10、1(2019大连模拟)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解析:选B。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故A项错误;从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可知唐末出现了印刷技术,印制了大量的经籍,传播了文化,故B项正确;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与材料“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故D项错误。2(2019日照模拟)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

11、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解析:选A。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

12、,故D项错误。3“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解析:选C。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走向颓废,故B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D项错误。4(2019大庆模拟)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

13、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解析:选A。据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故A项正确。(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一记载()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

14、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解析:选D。抱朴子对火法的记载并不能说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经验的总结,此时并未上升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这一记载体现了此时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书面认知,故D项正确。2(2019贵阳高三适考)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

15、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解析:选B。“科研应该适可而止”是九章算术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故A项错误;根据“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可知古代数学并不追求对理论的深入探索,故B项正确;九章算术的主要方向就是应用,故C项错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体现古代的数学强调与生活接近,故D项错误。3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解析:选D。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