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24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6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选考二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基础过关课,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

2、(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三国同盟:德、意、奥,1882年最终形成。 三国协约:英、法、俄,1907年最终形成。 (3)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2.进程,(1)1914年:战争爆发,战争的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2)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但德军迫使俄国投降的目的没有达到。 (3)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发动了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向不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 (4)1917年:美国加入

3、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5)1918年:苏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战争最终结束。,3.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4.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5.影响 (1)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3)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革命与独立浪潮。,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集团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巴黎和

4、会 (1)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 (2)协约国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3.国际联盟的建立 (1)提出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 (2)通过盟约: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 (3)正式成立: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联会址设在日内瓦。 4.华盛顿会议: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5.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远东和亚太地区的矛盾,是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变化

5、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二)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1.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 (1)法国积极寻求安全保障,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英国主张促成法、德和解。 (2)洛迦诺公约: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2.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 (1)军备竞赛:洛迦诺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加剧,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3.非战公

6、约: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20世纪30年代,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 (2)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慕尼黑阴谋: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2.过程,(3)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3.意义,(1)第二次世界大战

7、是一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扫除德日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使之走上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血腥的战争体验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诱导、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4.反思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一)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

8、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基础。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2.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 3.特征 (1)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领域。 (2)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4.表现,(二)美苏争霸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美苏关系 (1)特征:既有紧张对峙,也有缓和,但战略优势在美国。 (2)表现: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访美。 2.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关系 (1)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 (2)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9、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始推行“缓和”外交。,3.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 (1)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 (2)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1.联合国,(1)建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 (4)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2.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949年、1950年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共同要求裁减军

10、备、禁止核武器、保卫世界和平等。,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和平解决争端,反对核战争。 4.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亚非新兴国家的反战运动。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 (3)20世纪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2.越南战争,(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3.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

11、色列之间爆发五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 (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两伊战争 (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 (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 (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 5.海湾战争,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2)恐怖主义: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已上升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3)传统的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隐患。 2.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1)缓和地区冲突:联合国

12、通过调查、调解、斡旋、派遣维和部队以及实行经济与外交制裁等多种手段,有效缓解和制止了许多国际冲突。 (2)各方普遍重视:进入新世纪后,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各方普遍重视。只有通过各国共同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3)2000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千年首脑会议宣言。,3.建立新秩序的斗争,(1)20世纪70年代 发展中国家于1973年,明确提出“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目标,并围绕着改善南北关系、缓和南北矛盾与发达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谈判。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但发达国家力求保持在世界

13、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致使南北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2)冷战结束后的斗争 南北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但发展中国家仍受到不利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困扰,南北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出现了“数字鸿沟”。 在新世纪,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中国一直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一、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

14、、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奠定了世界大战的技术基础。 二、“一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促

15、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方面:“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

16、潮盛行一时。,三、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不同点,2.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1)根源: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2)影响: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都壮大了美国实力,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2.不同点,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六、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2)直接原因 在朝鲜,美国一直视朝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