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20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二十六)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黄冈检测)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选C“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提出原子弹的理论,但当时中国没有条件,新中国也没有成立,故A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指原子弹技术,还包括计算机等其他技术,故B项错误;“1956年,毛泽

2、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可以得出二战后,美苏争霸,垄断原子弹,广大国家均受其威胁,“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可知这属于战略生存的需求,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属于国内因素,不属于“直接的国际因素”,故D项错误。2(2019吉林百校联考)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解析:选C1964年我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

3、位的国防体系,故A项错误;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军事技术上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不是“科教兴国”的直接体现,故D项错误。3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天舟一号”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4、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B我国世纪之交最复杂的航天工程C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D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解析:选B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是从1956年到1967年,故A项错误;由所学可知,1992年中国政府的载人航天决策是世纪之交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故B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是在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故C项错误;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信息技术的成就,不是航天成就,故D项错误。4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讯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

5、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解析:选D根据常识我们很容易知道,时至今日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依旧是第二产业(工业),故A项错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较大退步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故D项正确。5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出现盛况,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如青春之歌红日等。该盛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文人创作环境的改善B茅盾文学奖的设立C“双百方针”的实践 D国民经济不断恢复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新中国成立后”得出:

6、此时实行“双百”方针,故C项正确;A、B两项均属于表现,并非原因,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国民经济的不断恢复是其根本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6(2019海南八校联考)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解析:选A“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

7、为阶级斗争问题,“全面落实”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毛泽东对“官僚主义”的客观认识,体现了中央对“左”倾思想的纠正,故C、D两项说法错误,A项正确。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解析:选B材料中反映的是绘画得到认可的程度及发展,不是受社会转型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文人画受到排斥到“195

8、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说明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影响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应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C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D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解析:选B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与材料中“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不符

9、,故A项错误;争鸣和齐放都是允许不同的主张和平共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与材料中“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相符,故B项正确;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是霸道的表现,与材料中“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不符,故C项错误;单边主义是对外国或外族不尊重的表现,故D项错误。9(2019昆明一模)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解析:选D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接收,A、C两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文化

10、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开始对教育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10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年份参加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约数)1977570275%197861040.27%1979468 28 6% 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解析:选B表格中峰值出现在197

11、7年和1978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最初两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刚刚恢复,几届考生同时报考,这一现象与盲目扩招无关,故A项错误;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文化大革命导致人才断层,刚刚恢复高考就有几届考生同时报考,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于1978年5月,无法解释1977年现象,故D项错误。11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D加大少数

12、民族的教育投入解析:选B材料是围绕民族教育,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加快民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高考加分政策,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公平,故B项正确;C项是高考改革的体现,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教育投入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12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解析:选DA项表述与题目中“农村职业教育”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科教

13、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并未牵涉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科学知识促进经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只有建立有效的科技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的科技奖励形式多种多样。为纪念李冰,唐代时人们在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建起了李冰祠,并为他树碑塑像。宋代科学家沈括,活着时屡次获得赏赐,“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后来,宋史为他列传,以褒扬和纪念他的贡献。明

14、代许绅,曾在医药房供事,历加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等,赐赉甚厚,他死后,赐谥恭僖,并提升一儿子为官。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材料二1898年7月,中国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诞生。它规定:“二、凡能制造出外国旧时所没有之机器或日用之物,授工部郎中实职,许以专利30年凡有著新书,发明专门学问并切实可用于今世者,可授以官职,所著之书有专售权20年六、以上各种创造发明,均应由政府部门、地方当局考核认可后,方能发奖。”材料三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3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到1966

15、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的科技奖励形式。(5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科技奖励的新变化,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3)依据材料三,与新中国初期科技奖励相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何突出特点,并指出该奖项的设立所反映的时代要求。(10分)解析:第(1)问,从对李冰、沈括等人的奖励中归纳其形式。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省略号前后的信息概括这种变化;第二小问,要结合清末的时代背景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颁奖层次、奖金数额等方面分析“变化”所在;第二小问,从国际、国内背景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形式:树碑立传;赐官进爵;赏赐钱物;惠及家人;赐予谥号等。(2)变化:科技奖励走向制度化;引进西方的专利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