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19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专题十二 专题提升训练(十二)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提升训练(十二)(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这反映当时的学者们()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解析:选D。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在某些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见解,并不是强调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是法家的基本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秦朝才建立,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们的共同见

2、解是重视规则和秩序,故D项正确。2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D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解析:选C。据材料商鞅在否定儒家时只是说儒家“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追求的目标都是“治天下”,故A项错误;据材料“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可知商鞅否定儒家治国思想,二者并没有融合,故B项错误;材料“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说明儒家在教化上的不足,故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错误

3、。3(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以礼(儒家)入刑(法家)不断深入发展,不是儒法并用,故A项错误;两汉和魏晋时期,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学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了儒学对法律实施的影响,并未涉及法律制度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因法律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儒学中“礼”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判

4、案时缺乏公正性,故D项错误。4(2018宁夏育才中学模拟)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体现了()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C西汉时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解析:选A。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说明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故A项正确;汉宣帝强调“霸王道杂之”,并非抨击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兼用法家思想,C项不符合史实,错误;材料仅体现汉代统治者兼用儒法思想,并没有兼采百家之长,故D项错误。5(

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学说并直接影响官员的选拔标准说明儒家思想未脱离实际,故A项错误;汉代开始,儒家学说处于统治地位,体现了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理性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故C项正确;汉代儒学是在先秦儒家学说的信仰基础上发展而来,故D项错误。6(2018安徽宣城联考

6、)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小品般若经)、法华经”。这主要反映了()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解析:选C。材料中说的是个例,故A项错误;道士张融只是对儒、释文化有所认同,而非集三教于一身,故B项错误;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老子是道家的经典,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著作,故材料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并存、三教调和的内容,没有突出佛教的地位变化,故D项错误。7(2018四川德阳模拟)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7、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解析:选D。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是在汉朝,故A项错误;宋理宗的言行表明理学得到统治者的认同,不是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宋理宗对理学和朱熹的肯定与扩大科举考试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宋理宗对理学和朱熹的肯定,有利于发挥理学的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8(2018山东日照期中)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抑或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

8、、奉公守法等。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解析:选D。材料中侧重于家族成员的品行,不是维护宗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追求政治平等,故B项错误;C项是家训实行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家训的核心思想是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故D项正确。9(2018四川宜宾一模)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末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

9、()A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B崇尚道德,强调人性自我约束C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D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的等级观念解析:选A。明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材料正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之下,新旧思想出现了冲突,故A项正确。10(2018山西晋城一模)颜元(16351704年)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据此可知,他()A反对佛学思想 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C提倡经世致用 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宋明理学,而非佛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六艺,即古代的六种基本技能,而非复古先秦儒学,故B项错误;由材

10、料“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六艺”可知,材料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而非反对封建统治经典和教条的离经叛道,故D项错误。11(2018山东济南模拟)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这说明()A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B火药最先是在南宋发明的C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解析:选A。根据材料“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反映出南宋火

11、药武器产量大,质量精良,可得出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故A项正确;隋唐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火药,并非南宋发明,故B项错误;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并非南宋,故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南宋火药武器制造的情况,没有涉及火药武器对南宋安全发挥的作用,故D项错误。12(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

12、歧异的问题,没有提到书写材料的变化,也没有说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材料中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会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是因为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自汉武帝以来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

13、君也。”孟子梁惠王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犹下之事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创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作“理学”。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5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8分)(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

14、的影响。(12分)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反对臣子弑君,认为臣子应该忠于君主;据材料一“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可知如果君主不施行仁义,臣子可以诛杀君主。(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和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史实可知,强调君权神授,主张君为臣纲;第二小问政治需要,结合新儒学的背景可知,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大一统局面的需要。(3)第一小问内容,据“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创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并结合

15、理学的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理学的影响回答即可。答案:(1)看法:臣子应当忠于君主;臣子有权反抗不施行仁义的君主。(2)变化: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想。政治需要:西汉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3)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先知后行。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14(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叛,残贱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