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18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八) 宋元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A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B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解析:选B宋代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代枢密使和中书省职责,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故B项正确;宋代枢密院地位大大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削弱相权,体现不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尖锐,

2、故D项错误。2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A避免了决策失误 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选D从唐代三省程序分工到宋代前期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决策、执行一体化”,不利于权力制衡,也做不到削弱宰相职权,排除B、C两项。3(2019永州模拟)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

3、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选D材料意在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并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项。4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科举上有成就的士人。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

4、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上述举措()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解析:选D宋代竖立“科甲功名”牌坊来表扬科举入仕的士人,或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和科举神来命名学校建筑物,这是对科举制的重视,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发展的措施,因此体现不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故A项错误;科举制下地方不可能获得部分选官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轻武,故C项错误。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

5、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解析:选D表格中文献通考说明地方势力被消除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朱子语类说明地方权力被收之后致使地方无权,导致外族入侵时地方没有足够对抗的实力,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6南宋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

6、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 B使宰相制度渐趋完善C进一步确立君主专制 D对宰相权力进行约束解析:选D“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这说明统治者目的是为了制约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7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601名中,平民出身417人,占69.38%。这说明()A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B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C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D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解析:选D“本年登科进士601名中,平民出身417人,占69.38%”说明平民占

7、有科举制录取人数的一定比例,说明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各朝代科举制数据对比,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这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这从本质上说明()A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 B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C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 D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在于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事不出中书”表示愤慨,即将亡国不是材料关键所在,故A项错误;南宋末期因战乱影响,君主专制削弱,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

8、事不出中书”表示愤慨,说明当时决策体制完善,中书门下仍有一定的决策权,故C项正确;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仅是材料的现象,而非本质,故D项错误。9“(元代)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A中书省与行省制 B中书省和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 D行省制与御史台解析:选B材料“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中书省和枢密院,故B项正确;行省制和宣政院是元朝创设的,故A、C、D三项排除。10元史

9、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中所说的制度()A为后世历朝历代继续实行B造成了分裂割剧局面C利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发展D自此取代了郡的设置解析:选C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也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排除;行省制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郡的设置早就被取消,排除D项。11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

10、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解析:选D依据“分天下之治”“分行省以治外”“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信息分析可知,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且是朝廷派出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即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全面,排除。12(2019滑县联考)元代秤锤上铸(刻)的铭文,除使用汉字外,还铸有回鹘蒙文、八思巴(藏族宗教首领)文和波斯文等三种文字。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元代()A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B文化发达,泽被东西C疆域辽阔,对外开放 D民族融合

11、,社会和谐解析:选C元代秤锤上铸(刻)多种文字,这说明元代的疆域空前辽阔,民族和对外经济交流比较频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簿、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

12、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

13、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11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共四句话,概括归纳每一句话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来回答,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和现实需求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

14、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各国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第(3)问,根据宋朝的廉租房建设,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我们的启示是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根据材料二中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比如可以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或者提供房屋租金补贴等。答案:(1)特点: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账目管理周密;资格审查严格等。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科举制

15、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地矛盾突出;市坊界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2)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从中提炼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信息确定“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或者“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的观点。论证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外交、经济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归纳论证。答案:示例一论题:“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政治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