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14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二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图是一张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原件。据此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A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斗争B重视利用现代化的融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C以发行股票为手段废除封建剥削制度D借助发行股票有效地巩固了红色政权解析:选B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政权的主要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苏维埃银行发行股票,可知中华苏维埃政权重视利用现代化的融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中华苏维埃政权以土地革命形式废除封建剥削,而不是发行股票,故C项错误;中华苏维埃政权代表工农阶级利益,而材料中股票并不是

2、针对工农而发行,因而不能通过发行股票的方法巩固红色政权,故D项错误。2(2019厦门质检)1934年初,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以礼义廉耻”改造“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最终实现国民生活的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1935年起,新生活运动配合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建劳动服务团并开展国民军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以中国传统道德对抗西方文化B试图在军阀混战中取得优势C与中共争夺中国革命的领导权D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对日作战解析:选D联系所学可知,1934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故A项错误;国民党的新军阀混战是在19291930年期间,故B项错误;此时国民政府为中央政府,是民主

3、革命的打击对象,故C项错误;联系所学和材料中“最终实现国民生活的军事化组建劳动服务团并开展国民军训”可知增强了自身实力,故D项正确。3(2019惠州调研)为了换取各省政治势力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收入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解析:选D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放弃各地土地税也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分裂,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之一,故A项错误;题干中“创造

4、国民总收入65%的农业部门”是主要经济部门,说明农村经济重要性高于城市,故B项错误;题干中讲国民政府放弃各地土地税,并没有提及土地税税收多少,不能判断农民税务负担轻重,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国民政府失去了主要的税收来源,财政收入下降,同时也失去了对全国农业的管理权,不利于国民政府时期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4(2019广东五校联考)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

5、战奠定思想基础解析:选CA、B两项与题干“深刻的民族性质”的信息不符,排除;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开始调整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确定政策具有深刻的民族性质,其目的就是联蒋抗日,所以这一认识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论持久战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5(2019衡水中学模拟)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D反映出党独立

6、领导革命的方向解析:选D根据材料从“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现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故D项正确;A项指的是遵义会议,时间是193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思想混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以“苏维埃”为主要口号不等于照搬俄国革命的道路,C项排除。6(2019广安一模)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

7、进军的影响解析:选B据所学19271936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故A项错误;据所学19271930年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并结合材料“1930年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赣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现象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的结果,故B项正确;据所学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是1926192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2019长郡中学模拟)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

8、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解析:选D材料认为中共当时不应该走农村革命的道路,但未提及军事领导权的问题,故A项错误;分散红军躲避围剿是符合当时革命实情的正确方略,故B项错误;材料无从判断国共两党力量的变化,故C项错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以毛泽东等人为代表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但材料认为中共不应当走农村革命道路,说明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8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

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C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选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中共对剥削阶级政策的变化,没有反映出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团结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适应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C项正确;到1949年之前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9(2019河南名校联考)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

10、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周恩来意在说明()A南昌起义应力求一举成功B中共已独立领导民主革命C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形势D南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可知,周恩来意在说明必须取得成功,故A项正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民主革命的开始,但这不是周恩来的主要表达的意思,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后革命面临着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这次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可知起义条件并不成熟,故D项错误。10有人指出,经过

11、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长征缓和了国共之间的矛盾,并未涉及长征对于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故A项错误;长征胜利促使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不是矛盾的消除,且国共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此分歧和矛盾不会得到彻底的消除,故B项错误;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力量集中在江西,与南京国民政府距离近,随着长征的结束,中国共产党力量转移到陕北,且随着1935年“华北事变”的爆发,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国共两党

12、矛盾的缓和,有利于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C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力量比国民党弱,故D项错误。11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内部纷争。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纷争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B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选C自中共二大以来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等的最低纲领,可知中国共产党认清了革命的对象即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除南

13、昌起义成功外,各地攻打中心城市均受挫,这说明革命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错误;1930年国民党开始围剿红军,而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却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明显没有正确判断革命形势,故C项正确;材料“组织工人罢工”明显与土地革命时期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相符,故D项错误。12“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

14、民主主义论解析: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此时尚未出现“红军”,故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材料“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相符,故B项正确;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红军士兵”等不符,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共领导的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和,与材料“红军”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4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

15、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 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俄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各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