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018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10讲 宋明理学 (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 宋明理学,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三教合一:儒学哲理化的背景 1.三教合一: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1)传统儒学:“儒门淡薄,收拾不住”。 (2)佛道兴盛:魏晋南北朝以来,吸引众多信徒。 (3)唐宋儒者:兼收并蓄,丰富更新,适应时代。新儒学既要弘扬传统,积极入世、关怀现实;又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 2.庶民社会 (1)儒家名分“礼不下庶人”,佛道“众生平等”。 (2)面对宋代庶民社会,儒家需要重新

2、诠释伦理规范。,二、形成过程 1.创立北宋“二程” (1)哲学观: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核心)。 (2)伦理观:把天理与 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2.成熟南宋朱熹 (1)哲学观:天理就是 。 (2)伦理观:强调“存天理, ”。 (3)认识论:“ ”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4)朱熹编著的 成为后世 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天理,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灭人欲,格物致知,四书章句集注,科举考试,3.发展心学 (1)南宋陆九渊 哲学观:“心”是宇宙

3、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即理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伦理观:将人心与 联系起来。 认识论:认为 即可得到天理。 (2)明代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宣扬“ ”“心外无理”。 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认识论:提出“ ”,即去掉人欲,恢复良知;主张“ ”,即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伦理道德,反省内心,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3)影响 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陆王心

4、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之后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 三、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心学打破 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3)理学重视 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 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 ,压抑、扼杀人们的 。 (2)为 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 ,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5、(3)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理学,主观意志,社会责任,中华民族,专制统治,自然欲求,封建等级秩序,官方哲学,重理解,1.汉末魏晋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 (1)背景: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此间约近四百年,政治昏暗,皇权堕落,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是我国历史上突出的多国多君时代。同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南北民族大迁徙,又促成国内各民族、各种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大交融。由于政治多元,权力分散,思想禁锢已不复存在,文人学士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自由。而日益发展的地主庄园又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十分优越

6、的物质条件。魏晋文人学士,终于冲破两汉经学的束缚而以一种新的思维、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观察社会、探讨人生哲理;于是,人文精神进一步发育,思想和学术大开放,儒学、玄学、道教、佛教相互渗透、影响,终于酿成比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思想大解放局面。,(2)表现:思辨性很强的玄学哲学诞生了,建安文学和抒情诗出现了,谢灵运的山水诗,陶渊明的田园文学,顾恺之的人物画都放射出奇光异彩;于是,书法艺术在东汉中叶之后,终于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舞台上的独特地位,飘然进入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2.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随着西汉末年佛教的传入、东汉末年道教的兴起,加上魏晋南北朝时

7、期部分统治者倡导佛教,李唐王朝尊崇道教,佛、道思想在社会上弥漫。但从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直到明清,儒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3.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1)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哲学思维研究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而且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以及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8、。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 (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对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时代使然理学出现的背景,材料一 宋明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哲学家、思想家出现最多、思想水平最高的时代。宋明理学是儒家哲学,它是先秦时代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理学虽然明确声明自觉承继孔子到孟子的先秦儒家,其思想体系中也扬弃了经学、玄学、佛学及道教的思想,但理学能够在宋代以后获得新的发展,正是因

9、为它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取了不同思想的营养。 陈来宋代理学话语的形成,材料二 从唐代末期到北宋,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为主的经济形态出现,他们的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到国家政权队伍里面,成为士大夫的主体。这种社会出身的知识人,在伦理观念、文化态度和思想倾向方面,跟中唐以前、魏晋时代,尤其士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想法大异其趣。他们甘于吃苦的精神人格,以国家大事、以民生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代表了当时北宋儒家人格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这种道德精神出现,那宋明理学的出现应该说是没有前提的,也就是没有可能的。 陈来宋明学案为往圣继绝学,【解析】 材料“它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取了不同思想的营养”说明隋唐时期,佛道

10、盛行,儒学吸纳佛道等不同思想的营养。“从唐代末期到北宋,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为主的经济形态出现”说明唐宋鼎革,社会秩序变化。“他们的子弟通过科举进入到国家政权队伍里面”“甘于吃苦的精神人格,以国家大事、以民生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代表了当时北宋儒家人格的发展方向”体现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他们富有社会责任感。 【参考答案】 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三教融合,儒学吸纳佛道思想;社会秩序混乱,急需加强中央集权;门阀士族衰落,富有道德精神人格的知识分子涌现。,【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深化拓展,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

11、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 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

12、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主题二,儒学的世俗化与乡村治理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王雅克等王阳明 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解析】 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需从材料分析。材料中“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

13、,息讼罢争”等反映出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凝聚宗族、道德修养、理学自身发展、文化传承、维护统治等角度归纳。 【参考答案】 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问题】 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深化拓展,一、宋明时期儒

14、学的发展 1.儒学的哲理化:注重思辨 在批判吸收佛道思想基础上,确立了一套以“天理”为核心的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本原、认知) 2.儒学的世俗化:注重普及 (1)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伦理深入社会。 (2)推动庶民社会发展:重视家族伦理建设;建立宗族乡约秩序;兴办慈善教育事业。,3.理学的精神化:注重修身 个人的气节德操;民族的使命责任感。(一直影响到近代)纲常名分,理学杀人。(局限性) 4.理学的正统化:孔孟地位提升 南宋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元朝科举考“四书”;明朝居于统治地位。 5.理学的国际化 流传朝鲜、日本等,形成“朱子学”学派。,二、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关系,高考教材

15、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唐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典例1】 (2014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唐朝政治地位变化较大的是佛教和道教,李渊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道教政治地位较高;武则天认为自己是菩萨转世,大力提倡佛教,这些变化都没有涉及儒家的政治地位变动,C项正确。“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

16、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皇帝的政策影响宗教的政治地位,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C,角度二 唐宋儒学的复兴 【典例2】 (2015全国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