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500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六)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佛山一模)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解析:选D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只是提到清政府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舆论对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双方的评论,故B项错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在于清

2、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的衰弱,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故D项正确。2(2019柳州模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A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危机B仍秉承传统的选才思路C积极采纳汉族官员的主张D进一步扩大地方的自治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可知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传统的选才制度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以儒家经典

3、为内容,且1905年已被废除,故排除B项;清政府是特殊条件下才采纳他的主张,故排除C项;材料里没有体现西藏自治权的信息,故排除D项。3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A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C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D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解析:选B根据材料律劳卑“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可见,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故选B项;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政策是

4、“闭关锁国”,1833年未建立外交关系,故排除A项;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C项;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排除D项。4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解析:选A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品要进入中国必须由广东的代理机构如 “十三行”办理,根据材料五口通商后,上海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首先成为洋人在中国倾销商品的城市,材料中“早期活

5、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故A项正确。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作了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A使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属于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往来C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D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解析:选D材料中“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就是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故选D项。6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

6、文字。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B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C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入手D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解析:选B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是清末新政的内容,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结束,而题干中“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故排除A、C两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故排除D项;根据材料可知传统学科被附以了很多其他内容,故B项正确。7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天朝”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化

7、的复杂性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C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 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解析:选A“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反映近代新旧并存,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排除;D项本身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81879年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擅自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引起朝野激烈的反对。清廷也未予批准,并改派曾纪泽赴俄修约。经过交涉,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虽争回了崇厚划失的伊犁绝大部分,但伊犁西部还是让给了俄国。导致这一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的声援B沙俄侵略成性和清廷的腐败C曾纪泽不辱使命,据理力争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析:选D依据中国近代社会政治

8、情况相关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D项正确。9(2019廊坊联考)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公行制度()A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C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解析:选C材料“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说明公行制度垄断对外贸易,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太

9、绝对,排除;B项是工业革命后西方的经济政策,排除;公行制度是政府对外贸易的制度,不是官营手工业形式,故D项错误。10(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这()A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D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解析:选C据材料“照旧交粮纳税”说

10、明是太平天国税收政策的变化而不是政权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可知承认地主土地私有,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由“收入并不稳定”到“照旧交粮纳税”表明太平天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而材料“照旧交粮纳税”可知是承认土地私有,故D项错误。111874年,李鸿章上奏称:“闽沪津各机器局逼近海口,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设有警变,先须重兵守护,实非稳著。嗣后各省筹添制造机器,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海口若有战事,后路自制储备,可源源运济也。”这说明()A清朝军工布局有待完善 B专制统治

11、危机日益加深C清政府练兵以维持统治 D洋务派以儒学指导军事解析:选A材料“闽沪津各机器局逼近海口实非稳著”说明李鸿章认识到清朝军工布局有待完善,故选A项;材料“海口若有战事”也可指外来侵略,故清政府练兵存在抵御侵略的目的,排除C项;B、D两项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12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A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 B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C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 D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解析:选D1887年处于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材料“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

12、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反映了对西方军事国防科技的重视,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在一些大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还租地建屋,演变发展成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商战”舆论思潮与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清王朝从1898年起,主动对外开放了三十几处通商口岸。总理衙门1899年4月提出的“自开商埠办法”咨文作了明确解释:“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该处商民将来所立之工程,征收房捐,管理街道一切事宜,只应统设一

13、局,不应分国立局。内应有该省委派管理商埠之官员,并该口之税务司,督同局中董事,办理一切。”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到清末为止,中国自开商埠应为36个。这36个商埠依地域分布,可分为沿海型、沿江(湖)型、内陆型和“关外”(东北三省)型等四种类型;若依照所在城市的行政级别划分,又可分为省会级、府厅州县级和乡镇级三类;再根据自开商埠自身的特征,还可分为普通自开商埠,免税自开商埠和临时起下货物的“招呼口岸”(又称“过口埠”“访问口埠”)三类。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与“约开商埠”相比,“自开商埠”具

14、有怎样的特点。(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影响。(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可知原因之一是列强的入侵;根据材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商战舆论思潮与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得出受商战的影响,结合18401900年的内外形势,得出除了民族危机之外,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原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咨文的内容归纳概括即可分析特点。第(2)问,“自开商埠”是政府主动开放,可分为沿海型、沿江(湖)型、内陆型和“关外”(东北三省)型等四种类型,这些口岸的开放无疑是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能推动中国近

15、代化的,是能增加税收的,是能一定程度上抵御列强经济侵略的。答案:(1)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抵制“约开商埠”的需要;受晚清“商战”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政府主动开放;政府掌握商埠内的主权;设置机构,统一管辖;适应中国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2)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扩张,利于维护主权;有利于增加关税收入;有利于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以开埠东北为代表,是重要的实边要政,有利于边疆开发;有利于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客观上会加速口岸城市的社会风俗变革,加速中国近代化。14(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更是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暴利,结果洋务运动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要“尽一切可能让共产党在经济上日子不好过”,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步步升级。这给新中国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