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497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八)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提升练(八)(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江西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解析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

2、理地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河南洛阳模拟)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解析由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因而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同样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是因为“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不断发展,工业比重不断增加,因而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故C项正确;由材料中农业总产

3、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依然居半数以上,因而不能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故D项错误。答案C3.(2019山东淄博部分学校模拟)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某地工农业总产值表。据此可知,该地()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实际所占百分比实际所占百分比实际所占百分比194912 76311 53690.46304.95974.7195217 80715 35986.31 2867.21 1626.5195987 05321 84925.117 78420.447 42054.51966148 86326 49717.820 22513.6102 14168.6A.重工业比重一直占优

4、势B.国民经济比例渐趋合理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工业比重开始并不占优势,故A项错误;后期重工业比重明显过高,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和“大跃进”运动都是在追求工业化,故C项正确;工业化进程在推进,故城市化也在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湖南永州模拟)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

5、式废除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解析农业的合作化是19531956年,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是1983年以后废除,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故C项正确。答案C5.(2019山东枣庄模拟)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召开时间会议类型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1961.3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1961.8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1961.10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

6、成就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解析根据材料“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其次是粮食问题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结合所学,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答案C6.(2018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六)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一幅漫画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导致漫画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我国()A.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B.工业经济发展缓慢C.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解析通过漫画时间“20世纪

7、60年代”可知,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人民日常消费品的紧张和短缺,故A项正确。答案A7.(2019广东模拟)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A.总结经济建设教训 B.中西方技术的差距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解析材料反映了谷牧副总理出访法国看到法国水电站的先进性,反思中国经济水平的差距,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可知其意图在于强调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必须

8、向西方国家学习,故D项正确。答案D8.(2019广东揭阳模拟)1979年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有农民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农民所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B.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最终回归到原点C.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D.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分田分地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而1979年分田分地则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改善土地经营自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D9.(2019广东汕头模拟)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

9、格,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但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最后出现了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为此,我国政府()A.鼓励发展乡镇企业B.提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C.实行对外开放战略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由材料“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可知单纯政府调控价格不仅不利于价格提高还会增加政府补贴负担,因此需要让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9江苏南京模拟)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

10、营管理中的自主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解析材料中“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可以解雇”反映出国家给予经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与材料中“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11.(2019安徽合肥模拟)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解析

11、从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看,先后经历了完全供给型阶段,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故A项正确。答案A12.(2018四川南充模拟)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4 947家,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 302亿元。材料反映了()A.公有制经济逐渐实行了股份制B.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变C.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加快D.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解析根据题干中“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4 94

12、7家,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 302亿元”可知其他所有制经济正迅速发展,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河南商丘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

13、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摘编自葛剑雄

14、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1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概括。第二小问,材料一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本观念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两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建设特区吸引流动人口

15、”“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分别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应辩证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同时,政府主导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后,人口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答案(1)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适时转移。原因:传统的农本政策及观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2)特点:20世纪60年代: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或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由政府主导进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改革开放后: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中国迁移到国外;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影响:20世纪60年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违背了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