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473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物理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一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大一轮复习讲义,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过好双基关,研透命题点,回扣基础知识 训练基础题目,细研考纲和真题 分析突破命题点,随堂测试,随堂检测 检测课堂学习效果,过好双基关,1.实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加速度; (3)会利用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会根据图象求加速度.,2.实验原理 打点计时器是测量 的仪器,通过纸带记录了物体的 过程.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如图1甲、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

2、0 Hz的 电流,每隔 s打一次点;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是 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电源.,运动,图1,时间,交变,0.02,46 V交流,220 V交流,3.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 、导线、电源、复写纸.,刻度尺,图2,4.实验步骤 (1)按照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 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 ,后 ;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重复做三次

3、,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无滑轮,接通电源,放开小车,5.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选取67个计数点为宜.,6.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方法 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

4、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7.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1、x2、x3x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x1x2x1,x2x3x2. (3)T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n(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n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xaT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研透命题点,例1 (2018盐城市期

5、中)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完成该实验是否需要平衡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不需要,(2)完成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不需要,图3,(3)从图乙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F点速度为vF m/s;,0.29,解析 根据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4)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解析 利用描点法可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答案 见解析图,变式1

6、(2018泰州中学四模)某小组用图4甲所示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计时器A和B、钢制小球和网兜组成.通过测量小球在A、B间不同位移时的平均速度,求重力加速度. (1)实验时,应先 (选填“释放小球”或“接通光电计时器”);,图4,接通光电计时器,(2)实验中保持A不动,沿杆向下移动B,测量A、B之间的距离h及钢球经过该距离所用时间t,经多次实验绘出 与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重力加速度g与图象的斜率k的关系为g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2k,9.67(9.609.80),(3)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B不动,沿杆向上移动A,则 (

7、选填“能”或“不能”)通过上述方法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解析 如果保持B不动,设钢球由静止到B的时间为T0,则该时间也是可以在计算的过程中约去的,所以这种方法也可以测得重力加速度.,能,(4)为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可采用哪些方法? (提出一条即可),解析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AB间距离尽可能大、钢球体积尽可能小等.,答案 AB间距离尽可能大、钢球体积尽可能小等,从原理迁移和数据处理技巧上进行创新 1.复习启示 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景.因此,要在夯实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注意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命题点

8、二 实验拓展与创新,2.情景拓展,3.数据处理 (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 (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d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由v 求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例2 (2018江苏卷11)某同学利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M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 用米尺量出重锤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H; 在重锤1上加上质量为m的小钩码; 左手将重锤2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

9、.释放重锤2,同 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1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 重复测量3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t.,图5,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t测量的 (选填“偶然”或“系统”)误差.,解析 对同一物理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偶然,(2)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主要是为了 . A.使H测得更准确 B.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 C.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2M D.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B,解析 设系统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Mg(2Mm)a,在H一定时,a越小,则t越长,这时测量出时间

10、t的误差相对越小.因此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要比重锤的质量M小很多,主要是为了使重锤1下落的时间长一些,选项B正确.,(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可以怎么做 .,解析 由于摩擦阻力的影响,会产生系统误差,可利用平衡摩擦阻力的方法,平衡摩擦力,其方法为在重锤1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的质量使轻拉重锤1时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在重锤1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质量直至轻拉重锤1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4)使用橡皮泥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m0. 用实验中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g,得g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Mg(2M

11、mm0)a,变式2 (2017全国卷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6(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 (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图6,解析 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题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从右向左,(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

12、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m/s,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0.19,0.038,解得a0.038 m/s2,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为0.038 m/s2.,变式3 (2018海安中学月考)某同学用图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中使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按图甲安装好实验器材; 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开始向下运动,接通电源,重复几次; 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

13、数点, 如图乙中0、1、2、6点所示; 测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分别记作x1、x2、x3、x6; 通过测量和计算,判断出小车沿平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7,(1)在甲图中,明显存在的问题是 ;电源应该接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实验操作过程中明显的错误是 _ .,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解析 在题图甲中,明显存在的问题是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电源应该接46 V低压交流电源,实验操作过程中明显的错误是实验步骤,应该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步骤:应该先接通,交流,电源后释放小车,(2)若实验装置安装和操作过程完全正确,利用该同学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到小车 的加速度,计算加速度的表达

14、式是a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2T)2 ,x5x23a2(2T)2,x6x33a3(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3)若该同学在实验中用量角器还测出了平板斜面的倾角,且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以下物理量中,还能计算出 (填字母序号). A.小车的质量 B.小车与平板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C.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D.小车滑下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B,解析 小车在斜面上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mgcos ma,即可求出小车与平板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但不能

15、计算小车的质量,故B正确,A错误; 不知道斜面的长度,所以无法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又小车的质量未知,故无法求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故C错误; 由于斜面的长度未知,小车的质量未知,无法求出下滑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故D错误.,随堂测试,1.(2018兴化市第一中学期初)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共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图中没有画出),如图8.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50 Hz”的交变电流.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2)、(3)、(4)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s;,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