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381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3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课件: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考纲呈现,KAOGANGCHENGXIAN,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考纲解读,KAOGANGJIEDU,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重点)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难点),思维导图,SIWEIDAOTU,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考点一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考点二 大气受热过程,课时作业,考点三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考点四 大气

2、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图形突破之二 等压线图,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大气圈的组成,低 层 大 气,干洁 空气,氮:生物体内 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 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 作用 臭氧:吸收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其他气体,水汽 固体杂质,蛋白质,生命活动,保温,紫外线,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气温的垂直分布,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地点及不同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大于0.6,气温的空间分布,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为例,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大陆上气温日

3、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大 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

4、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解析 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项正确。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后,所以日出前逆温强度达到最大,后减弱,B项错。 图中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后消失,C项错。 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项排除。,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解析 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

5、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C项正确。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无关,A、B、D项错。,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地面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3

6、)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7、A. B. C. D.,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解析 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8、,因此答案选B。,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 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 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雾是悬浮在近地面

9、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34题。,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解析 根据图例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柴达木盆地,D项正确。,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解析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内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河流水系发达,近地面空气中水

10、充沛,由于秋、冬季节冷空气进入后,难以扩散,特别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热力环流与等压面,D,C,A,B,受热上升,冷却下沉,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 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2)“两种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3)“三个不同” 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同面气压不同

11、: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等压面,等高面,等压面的判读技巧,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陆地升温快;气温升高,形成低压; 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 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 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 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山谷风,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谷风,夜间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山谷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山风,城市风,上

12、升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由郊区流向市区,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影响,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气压高。,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

13、差异。,答案 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解析 由图3可以直接判断出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 _,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解析 读图可知,关中地区地处渭河平原,地势较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因此气温较高;24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两侧高,原因是该地处于黄河河谷地带,地势低。,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

14、因: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与等压面,等压面,等压面,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高空的风,高空的风: 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北半球,近地面的风,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南半球,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1)手势法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

15、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图(单位:hPa),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2)作图法判断风向 作图法是判断风向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2)作图法判断风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A.甲 B.乙 C.丙 D.丁,结合等压线图判断风向,1.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结合等压线图判断风向,解析 图中显示,乙地位于低压的东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此处吹偏东风,从海洋吹向海岸即“向岸风”。加上该地处于海湾,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和危害。,结合等压线图考查风力,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读图,完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