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7165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通史b版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难以维系。 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西欧国家,美国,(2)建立:1944年7月,美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 ,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1

2、2月):主要任务是稳定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1945年12月):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 经济复兴,后来转向 的发展援助,为成员提供 。 (3)基本内容和特点:“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 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国际货币基金会员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汇率,短期贷款,欧洲,全球性,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美元,(4)影响 对世界: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其逐步掌握了 的经济命脉。 2.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 。 19291933年的 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2)标志: 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 ,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 。 (4)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 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

4、总协定”。 (2)影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 、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背景 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 。,1947,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体系化,文化传统,历史教训: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现实原因: 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的强大和 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2)过程 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 。 1957年,六国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67年, 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1993年, 成立,标志着欧共体

5、从经济实体向 过渡。 1999年, 正式问世。 (3)影响:欧盟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共体,欧洲联盟,欧元,经济政治实体,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欧洲和 的挑战。 (2)建立 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 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 正式成立。 (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 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作用 促进了北美地区的经济增长。 促使三国加快 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世界 发展的影响。,日本,墨西哥,北美自由

6、贸易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经济区域集团化,(2)过程 1989年,堪培拉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确立宗旨和目标。 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成就: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5)影响因素: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差异。,1991,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进程 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 (2)

7、全球化加速发展原因 科技条件:交通运输技术和 的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推动因素: 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国际环境: 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各国政策: 在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航路,信息技术,跨国公司,两极格局,市场经济体制,(3)表现 贸易全球化:从关贸总协定到 。 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 (4)影响 利弊共存: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 失衡。 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 ,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是最大的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

8、,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主导者,2.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1)原因 关贸总协定存在弊端,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时间: 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3)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 (4)作用 使规范化和 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1995,贸易纠纷,贸易自由化,法制化,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 年12月。 (2)机遇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 。 促进世界

9、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 。 (3)挑战: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 冲击。 (4)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2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贸易体系,重理解,1.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异同,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内容和影响,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从无序到有序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

10、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主题一,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停止按35美元价格兑换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1973年3月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最终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解析】第(1)问,“美元本位”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该体系的确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11、。 【参考答案】(1)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解析】第(2)问,材料二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这与美国的实力削弱及该体系自身的不稳定性有关。 【参考答案】(2)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原因:体系自身的矛盾;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

12、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深化拓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作用、弊端及崩溃,1.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方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 2.作用 (1)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3.弊端: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1)以美元

13、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但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 基础。 (2)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就难以维持。 (3)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4)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1%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14、。 4.崩溃: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以及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美国无力稳定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各成员也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低效竞争到合作共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材料一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增长率直线下降。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猛发展,远非英国所能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

15、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1961年9月英国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刘亚轩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材料二 1999年1月1日在欧盟范围内正式发行的欧元是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元七种面值的纸币,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拱门和窗户图案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主题二,【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1961年9月英国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得出由初期的拒绝转变为申请加入。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增长率直线下降”得出英国经济实力下降;由“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猛发展”得出欧共体发展迅速;由“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得出美国对欧共体重点投资的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