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6998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卷类型:A卷卷面 分值: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人们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欢渡春节,是因为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这与宗法制有关,因此

2、选B;A、C、D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2.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 分封制的推行B. “皇帝”制度确立C. 郡县制的确立D. 科举制的完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所以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

3、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某电视剧呈现如下情节:关中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可知,此时宰相已被废除,内阁出现,最早不会超过明代,所以答案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

4、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 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 皇权不断加强D. 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C。A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君臣关系的紧张,而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D项材料中未体现。考点:君主专制的加强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两对矛盾:中央

5、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分权不断削弱。5.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 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 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 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理解。从地方行政制度这一限定来看,D项首先排除,因三省六部制不是地方行政体制,而是

6、中央行政体制;分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不利中央集权,易形成地方割据,A项说法正确;B项“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说法错误,而应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满洲族”说法错误,应是蒙古族,其为元代。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6.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 专制主义中央

7、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小农经济,19世纪末,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56年底,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确立,排除A;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B正确;近代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1911年没有改变我国社会性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排除C;D只是时间和事件的简单对应

8、,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革命”所在,排除D。7.近代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最后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A.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B.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C. 战略战术失误D. 中国社会制度落后【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最后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故此题选D。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是侵略者在技术在比中国先进,不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排除A;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政府不是每次都奉行妥协投降政策,故排除B;战略战术失误是战争

9、失败的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8.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A. 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B. 国民党放弃了抗战C. 日本计划被粉碎D.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

10、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可以分析出抗日战争中中共的敌后战场作用重大,所以本题选D,A、B、C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中共敌后战场的作用。9.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屈辱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民

11、族统一战线政策下,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正确;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排除。故排除ACD,选B。10.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半封建是指由过去的“闭关政策”被迫实行半开放半殖民地是指不少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居留中国半封建是指原来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受到严重破坏,但又没有完全丧失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

12、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故不符合概念界定,而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11.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是指A. 五四运动B. 中国共产党诞生C. 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

13、革命纲领D. 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可知这应为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分别发生于1919年、1922年和1928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四十二年前(1921年)”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谷。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A. 国民革命的推动B. 南昌起义的爆发C.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C

14、【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南昌起义还是在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理论;而只有毛哲东在秋收起义之后逐渐探索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导下,才使中共迎来了革命实践的第二个高峰。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时期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 工农武装割据B. 抗击外国侵略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5、”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中华民族的呼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的气概,而它们同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故排除ABD,选C。14.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政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排除B,D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A是1956年中共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排除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