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965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主观题规范练(四)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观题规范练(四)1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

2、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

3、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当时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结合所学,体现了农业生产怎样的特点?(5分)(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可知在汉武帝末年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代田法;据“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可知耦犁的广泛推广有助于农业产量的增加。第二小问,据材料“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

4、颇有畜积”“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可知,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耕地面积扩大,单位产量增加。第三小问,结合精耕细作的内涵可知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可知农民生产艰辛,生活困苦;“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可知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可知封建国家沉重的赋税政策残酷剥削农民。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状态下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第(3)问第一小问内环境,根据材料三“(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

5、归纳总结即可;外环境,据材料“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可知是与农业生产相匹配的国家经济政策。第二小问,综合材料一、二,可知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早期由于精耕细作的推动而获得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社会整个体制的影响始终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答案:(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艰辛,生活困苦;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

6、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映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4分)(2)结合近代西欧与中

7、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二作者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原因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等信息判读出是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其成因。第(2)问,首先要亮出对材料二中观点的态度,历史评价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对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应一分为二,这要在观点中旗帜鲜明地明确;然后应结合近代西欧思想发展的史实,分别从革除传统文化弊端和利用传统文化积极之处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之后将中国近代

8、思想文化发展也按照上述两个角度分开论述;论述过程中,既要防止只罗列史实没有评论,也要防止只有抽象的评论而缺少甚至没有任何史实的情况发生。答案:(1)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2)示例:观点一: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阐述:近代以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世纪文化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相反近代中

9、国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对中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所以,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观点二: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此观点具有片面性。阐述: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该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存在。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进行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西欧的发展。相反,近代中国思想家们,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都没能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结合,最终导致他们的政治民主化努力归于失败,从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观点三:结合观点一和观点二全面辩证地评价该观点。3大国关系

10、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材料二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

11、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1)据材料一,

12、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2分)(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据材料二,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5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美英苏等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与盟国合作”的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的信息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二战后美苏对峙形势从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

13、问,依据材料二中“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等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来回答;第二小问,从中美各自国家利益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和利于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和平的角度思考回答。第(4)问,属于开放题型,主要围绕外交要坚持的原则以及处理外交方式等来回答。答案:(1)政策:联合苏联。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2)原因:古巴紧邻美国,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原因:都想避免核战争;积极磋

14、商,相互沟通;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3)变化:由对抗到缓和。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影响: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转机);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4)处理: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等。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曰锢智慧,其二害曰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材料二1898年光绪帝发布上谕:乡试第一场试中国

15、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经济特科之设,朝廷原期取英才,以备贤良之选,非为幸进之途开营谋之路。夫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三在戊戌年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的人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严复提出废八股的主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时代背景。(3分)(2)据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在教育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千年之弊俗,而一旦扫除之”没有实现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一害曰锢智慧,其二害曰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可知八股取士不利于招揽具有真知灼见的实用性人才,造成社会发展缓慢落后。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