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第三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8278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第三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第三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第三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第三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第三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第三章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回顾与思考”可以安排2课时。第1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回顾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结合典型习题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第2课时安排易错题欣赏和综合性的习题,提升学生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复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全等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2、过程与方法:合理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提前一天布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其中建议学生留出一个环节写出自己对本章的

2、知识还有什么疑惑,或者可以写出在本章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习题与大家分享和交流。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不完整的知识框架,由学生完成,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_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1)三边关系_三角形 (2)三角关系_ (3)重要线段_ 性质:_ 图形全等三角形全等 判定:_ 你有哪些疑惑?合作交流活动内容:开课时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知识总结,互相查缺补漏,先组内解决疑惑问题,小组长充分发挥组织能力,调动全组每一名学生参与。然后选出一份全组最满意的一份总结做好全班交流展示的准备。其它小组要主动与展示小组交流:可以纠正错误,补充不足,提出问题,表扬鼓励等

3、。练习提高活动内容:结合典型习题回顾重要知识点。(一)回顾 “三角形三边关系”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1) 1, 3, 3(2) 3, 4, 7(3) 9, 13, 5(4) 11, 12, 20(5) 14, 15, 31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 ;此三角形的周长p的取值范围是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二)回顾“三角形内角

4、和”1 在ABC中,(1)C=70,A=50,则B= 度;(2)B=100,A=C,则C= 度;(3)2A=B+C,则A= 度。(4 ) ABC=135,则A = B= C= 。 (三)回顾“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ABC中,D为BC上的一点,且SABD=SADC,则AD为( ).A.高 B.角平分线C.中线 D.不能确定2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三角形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则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周长之差为 ,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为 3在ABC中,B=24,C=104,则A的平分线和BC边上的高的夹角等于_.4 如图,ABC中BC边上

5、的高为 ; (四)回顾“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基础题1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BE=CE,则由 “SSS”可以判定是( )AABDACDBBDECDE图1ABCDECABEACED ABECDE图2 图3 2如图2所示,已知12,要使ABC ADE,还需条件( )A、ABAD,BCDE B、BCDE,ACAEC、BD,CE D、ACAE,ABAD。3如图3,BCAC,BDAD,且BC=BD, 则利用( )可说明ABC与ADE全等.A. SAS B. AAS C. SSA D. HL4如图所示:要说明ABC BAD,(1)已知1=2,若要以SAS为依据,则可添加一个条件是 ;(2)

6、已知1=2,若要以AAS为依据,则可添加一个条件是 ;(3)已知C=D=90,若要以HL为依据,则可添加一个条件是 ;5 如图5 点在上, 试判断AB与ED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课堂小结活动内容:由学生总结,可以总结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总结在小组中的一些收获,解决自己的哪些疑惑等。布置作业。1总结第三环节中练习中的错题,对其中的某些题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变形。2 通过交流把自己的总结再完善和改进后粘贴到班级的板报中。教学反思:1、 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2、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3、要重视每一章的回顾与思考,尤其是基础知识,不要盲目地做题,应多让学生参与和合作。4、注意改进的方面:应该多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时间,多鼓励小组内的学困生和不愿发言的学生,适时表扬和鼓励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