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91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2014-2015学年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新人教版)第二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初步学会绘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会查阅溶解度曲线。3、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学习重难点】固态物质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其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习过程】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填“一定”或“不一定”)2、现有一瓶饱和的石灰水,若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两种方法是: , 。若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又可采取的方法是 , 。因此

2、只有指明 和 时,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自主学习】1、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单位是 。3、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 。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 。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用横坐标表示 。4、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 但也有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 。5、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 和一定 时,气体溶解在 里,达到 时的 。课中学案【复习导入】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探究实验发现,在室温时,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差

3、不多,但温度升高后,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要大得多。为什么呢?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在理解溶解度时要紧紧抓住下列其四要素,这四要素间缺一不可。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2)意义: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克数或者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 g溶剂里最多所能溶解溶质的克数。如:20NaCl的溶解度是36 g。它的意义是: 或者: 。(3)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外因: 内因: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g(20)一般称为S 10【课堂练习】“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4、。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现将20gKCl溶于20的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溶液的质量为 2、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绘制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根据课本表9-1,请同学们任选一种物质,绘制它的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曲线上的点表示: 点曲线上面的各点表

5、示: 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 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 线:表示 【讨论与交流】从图912和图913的溶解度曲线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如 _;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 _,如_。(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通过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有关的计算等。基础练习: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 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A

6、物质_ (2) M点表示在_C时A和B的 溶解度_,在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在 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3、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定义:在 和 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讨论:(课件展示图片)夏天打开可乐瓶盖时,为什么会有大量气泡冒出?当喝了可乐后,为什么容易打嗝? 为什么要不断向鱼缸中通入空气?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和 。 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检测反馈】1、下列因素:温度 固体物质的种类 水的质量 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 压强,其中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A B C D 2、左图时甲、

7、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 的升高而 【课堂小结】【课后训练】1、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在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溶剂=1:5 B溶液:溶剂=5:6C溶剂:溶质=6:5 D溶液:溶质=5:1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溶质是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 增大压强 B加入溶液 C升高温度 D加入溶质3、2

8、5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A物质,6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B物质,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 )AAB B A=B CAB D无法确定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是 a点表示的含义是 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5、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溶质的溶液(两溶液均为60 ),且杯底都有少量该溶质的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 时,则( )A、溶液中甲增多,杯底固体乙增多B、

9、溶液中甲乙都减少C、溶液中甲减少,杯底固体乙减少D、溶液中甲增多,乙减少6、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曲线交点的意义: (2)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那么,图中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7、一木块漂浮于50g的KNO3饱和溶液中(见下图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学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