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59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普查讲,一张图学透,四组题讲透,第(2)题,第(3)题,第(4)题,目录,第(1)题,第(6)题,第(8)题,第(5)题,第(9)题,第(7)题,走向联合的欧洲,第(10)题,第(11)题,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一张图学透走向联合的欧洲,欧盟旗帜,二战后破败的欧洲城市,日本太阳神塔,一张图学透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标志,一张图学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第40课 第

2、(1)题 P241,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解析:材料中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加强合作,反映出两极格局下法国在外交上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项正确;,(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第40课 第(1)题 P241,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合作,没有反映出欧洲国家间的合作,无法体现出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出现在1991年底两极格局瓦解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第40课 第(1)题 P241,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解析:材料中法国“强调由欧

4、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说明法国的外交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仍然是为了维护欧洲及本国的利益,没有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A,(2)1950年,法国外交部部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场。这一建议旨在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使得战争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上述四国建立一体化的最初目的在于( ),第40课 第(2)题 P241,A.消除内部纷争谋求霸权 B.实现欧洲内部的共同发展 C.摆脱美苏的控制与威胁 D.实现优势互补与军事互信,解析:从材料“旨在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使得战争是不可能的”看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

5、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平,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军事上的互信,故D项正确;,(2)1950年,法国外交部部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场。这一建议旨在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使得战争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上述四国建立一体化的最初目的在于( ),第40课 第(2)题 P241,A.消除内部纷争谋求霸权 B.实现欧洲内部的共同发展 C.摆脱美苏的控制与威胁 D.实现优势互补与军事互信,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并且也不可能“消除内部纷争谋求霸权”,故排除A项;四国建立一体化的最初目的是促进四国的共同发展,而不可能是“实现欧洲内部的共同发展”,故排除B项;

6、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第40课 小积累 P242,欧洲联合的必要性,第40课 小积累 P242,欧洲联合的必要性,(3)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出现( ),第40课 第(3)题 P242,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 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解析: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些国家的合作是为了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与“冷战”对抗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随着欧洲的联合,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冲击了美国的

7、霸主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此时处于“冷战”时期,东欧与西欧的对抗仍然存在,缓解“欧洲各国”表述错误,故D项排除。,C,(4)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第40课 第(4)题 P242,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 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 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一项援助欧洲复兴的经济计划,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1950年6月至1951年

8、底”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特需订货”推动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4)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使人窒息,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光明前景。但到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195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推动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第40课 第(4)题 P242,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朝鲜战争“特需订货”的推动 C.民主化改革的促进 D.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解析:民主化改革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不是“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日本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植有利于

9、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不是“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B,(5)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第40课 第(5)题 P242,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 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 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 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解析:据材料“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可知,日本外交侧重点

10、由经济变为政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第40课 第(5)题 P242,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 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 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 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解析:据材料可知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后日本外交由追随美国到不断寻求独立自主,不能说明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

11、,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D,(6)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他改变以往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推行“自主多边外交”,根据日本自身利益和判断同中苏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交往。这反映了日本( ),第40课 第(6)题 P242,A.已经摆脱美国的束缚 B.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 C.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 D.开始向中苏两国靠拢,解析:时至今日,日本都没有摆脱日美同盟关系的束缚,这种表述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重新得到恢复,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积极推行“自主多边外交”而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故B项正确;“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这种推断

12、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6)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他改变以往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推行“自主多边外交”,根据日本自身利益和判断同中苏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交往。这反映了日本( ),第40课 第(6)题 P242,A.已经摆脱美国的束缚 B.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 C.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 D.开始向中苏两国靠拢,解析:根据材料,日本只是开始与中苏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交往而非靠拢,故D项错误。,B,(7)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

13、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第40课 第(7)题 P242,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40课 第(7)题 P242,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材料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

14、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7)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第40课 第(7)题 P242,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

15、立运动,谋求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7)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7)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第

16、40课 第(7)题 P242,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C,第40课 第(8)题 P242,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它们的安全 C.欲建立它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根据国家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可知,此时不结盟运动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8)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8)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