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45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二)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沈家本(18401913年),浙江吴兴人。幼习儒学经典,“好深湛之思”。1864年,任刑部郎中,开始学习法律。1902年接受谕令着手法律修订工作,开始了清末法律改革。在修法过程中,他以“会通中外,兼采古今”为原则。积极组织力量,翻译西方法律,聘请外国法学家充当法律顾问和派员赴外国考察。奏请设立法律学堂,培养专门司法人才。在沈家本的主持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等一系列法律。新法从内容上确立了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打破了传统古代法律“诸法合一”的法典编纂形式。同时引进了一系列诉讼原则和诉讼制度,体现了程序法律部门的近代化。新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

2、中遭到了旧观念旧势力的抵制,但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的路线图,沈家本也被誉为“中国法制近代化之父”。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主持法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的贡献。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 ,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

3、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4、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恩格斯逝世后不久,在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系统地提出修正主义理论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伯恩斯坦。1899年,伯恩斯坦把他的思想系统化,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的验证”。伯恩斯坦论证说,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学说与工人阶级经济状况不断提高的事实相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崩溃的理论,已为资本主义正处在发展和壮大过程的事实所否定;而资本主义造成的新的中间阶层的发展,使社会结构复杂化了,这又与社会将两极分化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假定相反。因此,社会和经

5、济过程本身包含了缓和阶级对立的趋势。他说,实际上丝毫看不到有出现革命形势或者资产阶级社会即将崩溃的迹象。坚持革命意识形态是错误的,它会使党和本来可以争取成为进行社会和政治改革斗争中的同盟者的资产阶级及农民阶层疏远。因此他要求改变党的性质。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伯恩斯坦修正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梁漱溟(1893-1988)认为国际列强的经济侵略,对农村经济崩溃的影响尤其深远。近代工商业道路所需要的政治条件(政府能安定秩序,并保护奖励),中国亦不具有。中国旧社会结

6、构的崩溃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失调。中国是农村大国,要改造中国,必须针对其“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从乡村着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必走乡村建设之路者,换言之,即必从复兴农村入手”。为此,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先后撰写了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答乡村建设批判等一系列著作,阐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的乡村建设方案是:把乡村组织起来,建立乡农学校作为政救合一的机关,向农民进行安分守法的伦理道德教育,达到社会安定的目的;组织乡村自卫团体,以维护治安;在经济上组织农村合作社,以谋取乡村的发达,即“乡村文明”、“乡村都市化”,并达到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大联合,以期改造中国。摘编自刘重来乡村

7、建设运动三杰1.根据材料,概括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提出的原因及其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的乡村思想建设理论。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菲德尔卡斯特罗人物经历表: 1926年出生于古巴一个甘蔗种植园主家庭。1945年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并被选为反对独裁、坚持民主的“大学生联合会”主席。1948年卡斯特罗参加反美示威。 1949年加入古巴人民党。 1959年1月,率领起义军推翻美国扶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 1961年4月17日,指挥了吉隆滩之战(美称猪湾事件),击败美国雇佣军。 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政名为古

8、巴共产党后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2004年10月,宣布从当年11月8日起禁止美元进入古巴商业、外贸和流通领域,以报复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 2006年7月底,因病将最高权力托付给劳尔卡斯特罗及其他几位主要领导人。 2016年11月26日,卡斯特罗去世。1.卡斯特罗被誉为“反美斗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斯特罗反美的原因及表现。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对卡斯特罗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革命形式日益高涨,清王朝面临严重统治危机;清末新政;西方法律思想的影响。2.贡献:兼采中西,参照古今,主持清末法制改革;设法律学堂,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和传

9、播了西方法律学说;制定新法,从内容、形式、结构和程序等方面改革传统法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2答案:1.早年主张君主立宪,推动宪政政治发展;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晚年投身民主革命,参加国民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2.杨度一生致力于实现民主政治,探索国家富强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顺应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他在思想和行动上与时俱进,顺应革命发展潮流,虽然有过支持袁世凯称帝行为,但从主流看,是一位促进历史进步的优秀人物。解析:1.据材料“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可知他早年留学日本,主张君主立宪;“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

10、钦定宪法大纲”传播法律常识,推动宪政政治的发展;“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可知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晚年倾向革命,参与国民大革命;“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可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2.从功过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他一直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从传播君主立宪制到投身国民大革命再到加入共产党,说明他一直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过错看,据材料“深得袁世凯赞许,

11、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可知他支持袁世凯称帝,但总体看来,他是一位探索社会进步优秀的人物。3答案:1.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社会矛盾缓和;合法斗争成为工人斗争的主要形式。内容:政治上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斗争方式上主张合法斗争;政党建设上主张改变党的性质2.评价: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宣扬阶级调和的理论,否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的根本对立,其在本质上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解析: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是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工人阶级经济状况的改善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从表面上看,该思潮是合理的,但

12、它从本质上否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因此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把修正主义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和评价,是解答本题的基本立足点。4答案:1.原因:列强的经济侵略,造成了农村经济崩溃;中国是农业大国,复兴应先从农业开始;西方文化涌入后,中国社会文化失调;中国缺少走近代工商业道路所需要的政治条件。内容:用教育改造农村;结合传统伦理;组织自卫团体,维护治安;注重发展农村经济;物质与精神同步进行。2.评价:梁漱溟积极为农村寻求出路,重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农村教育,体现他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代表了当时中华民族自救自强的探索。对于今天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

13、其主张不能完全实现。解析:1.据材料中“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培育现代合格村民”得出梁漱溟从学校教育、农业合作社、农业改良三个方面培养合格村民,以提升他们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卫生常识、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素养。2.据材料中的背景“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调敝的状况日益严重”得出必要性,据材料“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宇、时字、农业知识等”、“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得出有利影响,结合所学,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角度回答结果即可。5答案:1.原因:美国对古巴内政的干预;美国对古巴发动军事行动;与美国有意识形态对立,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冷战时期,古巴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欲借助反美来维护自身的独裁统治)表现:推翻美国扶持的独裁政权;瓦解美国的雇佣军行动;协助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美国。2.积极:摆脱美国对古巴政权的干预,实现古巴的民族独立;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消极:政治上:长期把持古巴政权,不利于古巴政治民主化发展;经济上,长期与美国对抗,受到美国经济制裁,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