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44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四)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路德说)“我呼吁每一个人应该善待犹太人,同时教他们研读圣经这样做,我想我们可以争取他们到我们这边来。”但当路德发现犹太人并不相应地转向新教时,他失望了,他曾经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便是天使,凡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他开始仅仅反对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后来发展到反对一般的犹太人。1735年,当选帝侯约翰在萨克森驱逐犹太人时,一个犹太人曾经请路德出面调停,但他竟一口拒绝。他在桌边细谈一书中把“犹太人与教皇信奉者”视为“一丘之貉”的不敬神的坏蛋。晚年的路德要是公开指责犹太人,说他们是“一个僵颈、不信神、骄傲、邪恶

2、、可厌的民族”,并声称:他们的学校及教堂应被付之一炬。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他反对叛乱,他说:“叛乱不是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 它的结果从来都是损害大干利益。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

3、德宗教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2.

4、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3、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

5、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

6、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

7、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当

8、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文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有:稳定、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心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

9、始提出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改革流通体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五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五个“一号文件”在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答案1答案:1.先:主张善待犹太人。原因:争取犹太人支持新教。后:指责(或排斥)犹太人。原因:部分犹太人放高利贷;犹太人不支持路德教;路德自己的认识趋于偏激狭隘。2.进步: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路德的新教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局限:他反对革命(或他强调人民服从政府)。2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

10、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解析:1.材料中的“国家”联系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交战国不难回答;对“绝望的搏斗”的理解较难,其思考路径是对比材料一中的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了革命”实质上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不能消除革命”是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回答。3答案: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2.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

11、儒家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4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解析: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学生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抓住大的时代背景,首先向西方学习是两次改革的大方向;特点都是社会上层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甲午中日中国战败,社会已进入到更深层面的探索,所以都侧重于制度改革。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

12、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究其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体现在: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等方面。通过不同进一步分析清末新政的实质是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5答案:1.主要内容: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流通体制。2.作用: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农民创造性的发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农副产品流通,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促进了农村不断深化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