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30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1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二十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1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_答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将眼前的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与感叹身世时局的悲慨之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而虑及人生时局,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直抒胸臆。如“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两句,直接写出了中秋寂寞独处、无人与共的凄然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闲居遣怀十首(其一)姚合【注】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

2、策杖望秋山。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注】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任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2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_答案: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的“唳鹤”,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属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山居杂咏黄宗羲【注】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注】黄宗羲

3、: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3诗歌颈联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写作者的生活状况?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_答案:诗歌颈联采用了白描手法来写作者的生活状况。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几根松木煮着空锅,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生活的贫苦之状,表现了作者甘心贫居、坚强不屈的态度。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赏荷金蔡松年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注】樾(yu):路旁遮阴的树。凌波: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意形容洛神行走波上轻盈飘逸。4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

4、技巧,请举两种并作鉴赏。_答案:烘托(渲染)。横塘十里、山黛空蒙、月波流转、暮云秋影等营造出静谧朦胧的意境,烘托出荷花的秀美。比喻。把荷叶比喻成“翡翠盘”,突出荷叶翠绿、圆、大的特点;把露珠比喻成“夜光珠”,突出露珠晶莹剔透的特点。远近结合。上阕近景描摹荷花,下阕描写远山、月波、秋影,远近结合,画面生动。情景交融。借月下荷塘、天光云影、山容水态,营造出幽静温馨的氛围。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蝶恋花秋思周邦彦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牵金井【注】。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注】辘牵金井:辘(l l),指从

5、井里汲水时辘轳转动的声音。金井,指用黄铜等装饰护栏的井。5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叙事的?请作简要分析。_答案:这首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景叙事的。“月皎”“乌栖”表明是在夜里,“更漏将残”表明夜将尽,“辘牵金井”(人到井边汲水)和“鸡相应”则表明天已渐亮。题组二综合练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南柯子十里青山远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注】“那人家”的“家”此处用作语尾词,无实义。6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先写“十里青山”的远景,再写“潮平路带沙”的近景,远近结合

6、,呈现出空间辽远的画境。B既写眼前所见“青山、潮平、残月、晓霞”,又写耳中所闻“数声啼鸟”,使景物具有立体感、生动感。C“白露”既指露水的清凉特点,又表明了节气物候的特征;“白露”“清风”两句都强调了白昼的结束。D“数声啼鸟怨年华”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E全词纵横交织,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意境,上阕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下阕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答案:CD解析:C项,从“收残月”可知“白露”句表明了夜晚的结束,白昼的开始;从“散晓霞”可知“清风”句紧承前句,说明已是白昼了,所以“白昼的结束”一说是错误的。D项,运用的手法应该是“拟人”。7结合全词,赏析词的最后三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_答案:荷花本无知,词人把它当作有情之人向它发问,借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风趣的性格。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的,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通过设问引出今昔对比,引发对当年乘醉赏荷的美好生活的回忆,同时也寄寓着对如今远在天涯、凄凉漂泊的生活的厌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