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729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5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十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题组一对点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

2、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比对:_答案: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被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的错误。原文: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琛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举为南徐州秀才,累迁司徒记室。选项:萧琛少年聪慧,择机展现才华。他很小时就被认为必定能振兴家族,少年时就有恣肆的辩才;与

3、王俭谈话后,获得赏识,这才被授予了官职。比对:_答案: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萧琛并不是与王俭谈话后才被授予官职的,这之前他已经担任齐朝太学博士了。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词义曲解或文意曲解之处。原文: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选项: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郡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撰徽宗实录,且有人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比对:_答案:曲解文意,“改变社会秩序”错,“秩”是“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的意思。四、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

4、或强加因果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的错误。原文: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选项: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不被允许做官。比对:_答案:因果不当,马融借着兄长之子去世自我弹劾,回到家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五、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于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原文:景云初,作金仙等观,

5、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选项: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等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比对:_答案:“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无中生有。原文是“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由此可见,大家以为韦凑实在大胆,并没有同他一起谏诤。六、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

6、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6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的错误。原文:当是时,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其一也,当事皆重之。监司卢高尤下士,一日,遇沨于僧舍,问:“汪孝廉何在?”沨应曰:“适在此,今已去矣。”高怅然,不知应者即沨也。高尝舣舟载酒西湖上,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沨不至。选项:监司卢高很敬重包括汪沨在内的湖上三高士,曾想以世外礼约见他们而不得,有一次卢高当面遇见汪沨,他骗卢高说汪沨刚走。比对:_答案:以偏概全。“曾想以世外礼约见他们而不得”不正确,原文有“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沨不至”,三人中只有汪沨一人未到。题组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

7、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裴,戎之婿也,诛,戎坐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

8、协。卿其善为我筹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旟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

9、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注】虓(xio):怒吼。蹇谔:正直耿介。“蹇”通“謇”,正直。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

10、/以和不协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答案:D解析: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波浪线句的意思,“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这段话是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首恶,臣子的节操,在神明那里显现。二王听信谗言,造成大难,(我)当依赖您的忠心谋

11、略,来调和矛盾。”然后抓专有名词“孙秀”“孤”,同时抓其他的名词“天子”“义兵”“元恶”“神明”。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答案:A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

12、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连坐,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他虽然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C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婚的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D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时只

13、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答案:D解析:D项,并未清退徒有虚名的人。选项对应的信息在第3自然段,文中的表述是“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意思是“自从主管人才选拔授官的事务,他从未任用过出身寒微之士,也没有贬退过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事而浮沉,在官吏内迁转举荐而已”。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_(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_答案:(1)(您)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2)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才高兴起来。【参考译文】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唯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