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306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质量检测(五)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解析:选A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宗教”分析可知基督教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2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

2、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解析:选A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3.由图可知,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B天主教会在德国出售“赎罪券”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图中奶牛的变化形象地说明了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故选C。4.右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

3、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解析:选D题干中把路德的脑袋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意在说明路德宗教思想被魔鬼用来腐蚀人们的灵魂,很显然这是旧教派(天主教)攻击新教派(路德教)的言论,故D项正确。5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A坚定信仰的引导B像孩子般的天真C排除教会的解读 D承认自己的无知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要将认知归于对圣经最本质的理解,必须

4、将自己当做毫无思想储备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真的只有依靠对圣经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故A项正确。6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卡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张人在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这体现的是“先定论”,故选A。716世纪50年代,一位学者来到瑞士日内瓦游历。在

5、该地,他可能遇到下列哪种情况()A聆听最高权威教皇的训示B信徒争相购买教会的赎罪券C看到著名的人文主义科学家塞尔维特被处以火刑D参加启蒙思想家发起的学术沙龙解析:选C1541年,加尔文来到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反对教皇权威,A项错误;B项是宗教改革之前的情景,错误;D项中“启蒙思想家”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发生在1553年,符合题意。8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指()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解析:选C新教并不反对圣经,A项错误;宗教改革与世俗的王权没有联系,B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斗争对

6、象是天主教会,而不是贵族,故C项正确,D项错误。9为了婚姻问题与教廷决裂,引发英国宗教改革的英国国王是()A亨利六世 B亨利七世C亨利八世 D查理一世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亨利八世为离婚问题引发了宗教改革,故选C。10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A不承认罗马教廷 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C把新教作为国教 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解析:选B根据材料“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禁止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都限制了

7、罗马教会权力,加强了世俗王权,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1题17分,第12题15分,第13题18分,共5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赎罪券价目表材料二“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而不是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材料三 卡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卡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

8、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四“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男女修士还俗”至尊法案(1)根据材料一说明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出自路德发表于何时的什么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什么观点?代表当时哪一阶级的利益?其实质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尔文与路德主张的相同点。卡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6分)(4)据材料四分析,亨利八世为什么这么做?(3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提炼信息。第(2)问,通过材料概括、归纳要点,并结合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作用回答。第(3)问,要

9、通过材料概括、归纳要点,进行分析。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搜刮财富。(2)材料二出自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观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阶级: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3)相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主张: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4)削弱英国教会的实力,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加强王权。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

10、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意志)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材料二仅仅在研究这些多少是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而且,甚至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对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来说,也只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十三世纪起到十七世纪止;同时,这种色彩不能像费尔巴哈所想的那样,用人的心灵和人的宗教需要来解释,而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马

11、克思恩格斯全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教和路德教的作用。(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举例说明。(8分)(3)综上所述,说明16、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3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共和主义的政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第(2)问,由材料信息“这种宗教色彩,对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来说,也只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可得出观点,然后举例说明。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加尔文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对尼德兰

12、革命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路德教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促进其民族国家的成长。(2)一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如清教徒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力量。宗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新教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发展壮大,通过有识之士的宗教改革而逐渐形成的。(3)宗教改革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

13、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材料二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教徒,要求“纯洁”国教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这些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终于在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1)根据材料一回答,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新教?(5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出现清教徒?清教徒的出现有何

14、意义?(8分)(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明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5分)解析:第(1)问,要从改革后英国国教的实质分析称为新教的原因。第(2)问,从材料二可分析出原因及意义。第(3)问,从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可归纳总结出其特点。答案:(1)名称:英国国教。原因: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国王是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2)原因: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出现了用卡尔文教精神来改革国教的主张,要求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专制王权,形成清教运动,信徒称“清教徒”。意义:清教运动的新思潮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清教徒则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代表,是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3)英国宗教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改革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清教属于新教派,其主张比英国国教激进,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