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242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能源与人类,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每时每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学能、电能、以及核能等等。但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浪费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能源危机。,能源、材料,信息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H2 + Cl2 = 2HCl,HH,Cl Cl,HCl,断开,断开,点燃,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形成

2、,H2 + Cl2 = 2HCl,HH,Cl Cl,HCl,吸收能量,断开,断开,吸收能量,形成,放出能量,点燃,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思考与交流】,在化学反应中,随着物质的变化,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能也随之而改变。那么,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水由高处向低处流要释放能量(势能转换为动能),分析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将水由低处抽向高处需提供能量(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势能),分析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

3、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规律,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规律,【归纳小结】,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取决于:,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 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即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的能量之和 E反,生成物的能量之和 E生,(1)若E反 E生,,(2)若E反 E生,,放出能量,吸收能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E热=生成物的总

4、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2molH2和1mol O2生成2mol H2O的能量变化(H与H键能是436KJ/mol,O与O键能是496KJ/mol,H与O键能是463KJ/mol),举例:拆开1mol H2所需能量是436KJ,拆1mol O2需要能量是496KJ。,算一算:,在101.3kPa,298K条件下,断开1molAB为A、B时过程的焓变(即能量的变化),称为A-B键的键能。,!通常,键能愈大,键愈牢固,由该键构成的分子也愈稳定,该分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就愈低。,放出484KJ的能量,E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E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放热为负,吸热为正,在25、

5、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kJ 能量,断裂1mol Cl-Cl键吸收243kJ能量,形成1mol H-Cl键放出431kJ能量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3)判断H2+Cl22HCl是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4)反应物的总能量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在25、101kPa的条件下,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kJ 能量,断裂1mol Cl-Cl键吸收243kJ能量,形成1mol H-Cl键放出431kJ能量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

6、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 (3)判断H2+Cl22HCl是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4)反应物的总能量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学法P76、7,679KJ,862KJ,放出,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学法P77、2,C,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生成物的总能

7、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课堂小结】,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怎样设计实验来了解反应中的 热量变化情况?,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认识和感受一下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实验探究21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气泡, 温度升高,该反应是放热 反应,实验22探究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实验22,现象:1、玻璃片(小木板)会与小烧杯

8、粘结在一起 2、有少许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3、有水生成,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23,结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实质:H+ + OH H2O,反应后温度升高,室温,室温,中和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C,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所有燃烧 中和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 一般的化合反应 特殊的分解

9、 物质的缓慢氧化,吸热反应,电离 强碱与铵盐 一般的分解 特殊的化合 多数铵盐溶于水,三、化学能的应用,利用热量进行生活、生产和科研。 利用热能使很多化学反应得以发生。,如:,科学视野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人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外的燃烧本质相同,最终产物一样(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放热反应,所放出的能量也相等。只是二者反应条件不同。,【自主学习】,启示:,生物化学过程在利用“能源”上更为合理、有效。,科学视野,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1、柴草时期: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2、化石能源时期: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3、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补充:反应热,1、定义:,在化

10、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H 单位:KJ/mol,H 0表示吸热反应,2、计算方法: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所得的数值,3、分类:燃烧热,中和热,3、分类:燃烧热,中和热,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室温下中和热约为57.3KJ/mol,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1、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 的化学键要 ;而形成生成物中 的化学键要 。一个化学反应是 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与生

11、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课堂练习:,2、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 能量。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 能量。,放出,吸收,3、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_ _时,有部分能量释放出来;_时,反应物要吸收能量,才 能转化为生成物。 4、 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若E反 E生,若E反 E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 B. 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C. 释放能量的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 吸收能量的反应都需要加热,AB,5、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与化学能无关。 、柴草的燃烧与化学能无关。 、人类的文明程度与人均耗能无关。,对,对,不对,不对,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