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练习:《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238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练习:《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练习:《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练习:《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练习:《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练习:《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课内阅读鉴赏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1-3题。李凭箜篌引李 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的作用。2、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3、赏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阅读李煜虞美人,完成4-5题。虞美人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2、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全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与回忆联结在一起的?5、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拓展阅读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1、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颔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

3、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3、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5、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新秋即事王禹傅 露莎烟竹冷凄凄,秋吹无端入客衣。鉴里鬓毛衰飒尽,日边京国信音稀。 风蝉历历和枝响,雨燕差差掠地飞。系滞不如商岭叶,解随流水向东归。 注本诗写于王禹傅因抗疏直言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期。解:懂得、明白。 6首联上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7古人认为诗歌最后两联“触景伤情”。这两联是如何让人感受到诗人“触景伤情”的?

4、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课内阅读鉴赏1、诗人从乐师李凭演奏时所用的乐器落笔,写那件箜篌是用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强化了乐器本身的精致,也是为了突出表现音乐的高雅。“高秋”一词,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秋天,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现的的一种清澈澄洁的高远境界。【解析】“吴丝蜀桐”指代箜篌。丝之精者出自吴地,宜作弦;蜀中桐木宜为琴身。张,意为弹奏;高秋,指弹奏的时间。2、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箜篌声有时清脆得像昆仑山上玉碎,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鸣叫,有时凄伤哀怨得像是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得像是盛开

5、的兰花在微笑。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受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解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这首诗里直接写到美妙乐曲的仅有的两句。3、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一个“教”字,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美,是誉之为仙乐了。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这两个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使音乐形象更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解析】赏析语句,首先要读懂语句,然后抓住重要

6、词语进行分析。本句中的“教”、“老”、“瘦”都是重点词,这些想象,强化了音乐的效果。4、一开头就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入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眺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作者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故国现在是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始又是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水到渠成,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

7、来。【解析】从全词的内容来看,词人从眼前景物回忆起往事,想象故国的情景,发表感慨,愁绪不绝。5、同意。两个“东”字是指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指代此词。此词集中体现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是胜利者所不能容忍的,自然招来杀身之祸。相传七夕之夜,李煜命歌伎于寓中歌唱此词,宋太宗得知后,遂赐酒将其毒死。【解析】解答时应结合有关背景知识,了解李煜的身世,并根据本词的主旨进行综合分析。 拓展阅读鉴赏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感伤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8、。【解析】抓住“似”、“如”判断运用的手法,抓住“知”、“识”分析给听众的感受。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人物形象,“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解析】赏析语言,抓住“谁家”、“何处”、“离别恨”等词,从突出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分析。3、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4、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5、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6、奠定情感基调。首联上句描写了露莎、烟竹、秋风等凄冷景象,呼应了题目中的“新秋”,点明了时令,烘托了凄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 7、颈联描写蝉风中嘶鸣、燕雨中低飞,营造了一片萧瑟、冷清之景,让人感觉到诗人不受重用的苦闷之情;尾联写商岭叶随水东归的景象,反衬自己思归而不得,让人体会到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内心悲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