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201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11)说“木叶”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说“木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 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 “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

2、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 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 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

3、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 “落木萧箫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

4、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 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节选自说“木叶”)1.在引用屈原“洞庭波兮木叶下”诗句后举谢庄等三位诗人的诗为例,意在说明什么?2.按要求回答问题。(1) “ 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称之为叶”一句的“大概”能否删除?为什么

5、?(2) “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这句话的作用有哪些?3.作者说屈原“惊人的天才”的原因有哪些?4.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2.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

6、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7、。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

8、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一一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文人柔弱敏感的情思

9、,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C.涓涓细流可将要吵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D.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

10、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 “水”而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C.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D.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水”这一意

11、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B.“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开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D.“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1.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1)林庚成了北大名师。(2)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3)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

12、学子们心悦诚服。(4)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2.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钩:一“钩”月亮。静静的夜空,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备选例子:一“挂”瀑布;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3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

13、”“柳”菊”“竹”“松”“草”等。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有关诗文,任选其中一个,说说这个意象的特点,写一段文字对此加以分析。不超过300字。_4.下列词语中,加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征戍(sh) 橘颂(j) 招徕(li) 萧萧落木(s)B.涔(cn)阳 无妨(fn) 陇首(ln)得鱼 忘筌(qun)C.寒砧(zhn) 桅杆(wi) 漂泊(p) 秋风袅袅(nio)D.疏朗(sh) 窸窣(x) 迢远(tio) 灼灼其华(zhu)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疏朗绵密 广为传诵 明月皎洁 克敌致胜B.熟能生巧 落叶萧萧 丰富多彩 千古留传C.不假思索 一言难尽 一盖而论 枝繁叶茂D.

14、蒙蒙细雨 浮想联翩 相去无几 无人问津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的形象。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 钟爱 奥秘B.启发 钟爱 奥妙C.启发 喜爱 奥秘D.启示 喜爱 奥妙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