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6156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县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试题六历 史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共计70分)1.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A. 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B.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 西周的宗法制D. 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2.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3.王夫之认为“治

2、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4.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A. 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 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 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D. 加强对地方的治理5.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

3、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A. 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 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6.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 7.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 小农经济

4、的不断发展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8.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 与都省相互制衡B. 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C.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D.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9.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A. 汉中外朝制B. 唐三省六部制C. 宋二府三司制D. 元一省制10.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A.

5、 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B. 解决军粮供应问题C. 发挥地方上的自主性D. 加强对“三司“的管理11.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说明了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 内阁权力扩大,拥有决策权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D. 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2.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A. 意在解决决策依

6、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B. 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C. 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D. 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13.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 保证了决策机密B. 强化了专制皇权C. 提高了行政效率D. 适应了军务需要14.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

7、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A. 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B. 摧毁了氏族制残余C. 扩大了民主力量D.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15.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这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严重缺陷是A. 泛滥为暴民政治B. 极端民主C. 法律本身不公D. 公民的素质16.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 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8、1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这说明罗马法A. 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B. 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C. 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D. 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18. 1689年“民会国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A. 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B. 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C.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 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19.1730年,英国下院的

9、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A. 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B. 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 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D. 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20.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为此,美国A. 建立三权分立体制B. 实行州际平等原则C. 确立了联邦制体制D. 确立人民主

10、权原则21.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 共和主义B. 集权体制C. 宪政主义D. 联邦主义22.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 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

11、立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A. 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B. 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 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D. 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24.1862年俾斯麦在议会中说:“只要看一眼地图就清楚,普鲁士瘦长身躯不可能单独地、较长地承担确保德意志安全的军备,这必须由所有的德意志人来承担。”俾斯麦的这段话说明A. 德意志地区主要是由普鲁士及其邦国构成B. 德国统一必须由奥地利和普鲁士共同完成C. 必须完成德意志统一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D. 资产阶级和议会是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力量25.18

12、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A. 实行联邦制原则B. 国家统一尚未完成C.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D. 皇帝权力受到限制2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13、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27.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A. 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B. 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C. 全力破除传统文化D. 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28.“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这次“战败”是指A. 鸦片战争B.

14、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9.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 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 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 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 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30.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 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 使民众的

15、思想极大地解放D. 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31.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A. 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B. 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 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D. 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32.1840年12月11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这表明A. 中国主权的丧失B. 天朝体制逐步崩溃C. 中西方地位平等D. 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33.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