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6143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精品解析 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历 史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2.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1.每逢节假日,歌曲常回家看看总会勾起我们的思乡情愫。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影响我们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完善于A. 夏B. 商C. 西周D. 秦朝【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每逢节假日思乡情愫”“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可以判断是体现重视血缘和亲情的宗法制;根据

2、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夏商时期宗法制还没有完善,故AB项排除;秦朝晚于西周,故D项排除。【点睛】“每逢节假日思乡情愫”“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哪个不属于西周分封制的内容A. 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和功臣B. 诸侯要服从周天子C. 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D. 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诸侯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税制改革的内容,故C项不属于分封制的内容,符合题意;西周分封制度,周王把土地、人口分给亲族和功臣,诸侯要向周王纳贡并服从周王,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

3、中国多个省份曾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现在的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行的郡的长官称都守或监狱使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最早开始实施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错误;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所以错误;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是不能世袭的,故正确;郡县制由于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免,所以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正确;所以答案选D。4.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西汉的推恩令秦

4、朝的郡县制唐末出现藩镇割据明朝的内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推恩令是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符合题意,故正确;唐末出现藩镇割据是地方势力大于中央势力,符合题意,故正确;明朝内阁制确立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所以答案选A。【点睛】注意题干限定信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5.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适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科举制因不合时宜而应该废除科举制不看门第,以

5、考试成绩决定与否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科举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到科举制度的废除,故排除;材料“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说明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故正确;材料“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反映出作者在强调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认识到科举制的局限性,故正确;所以答案选D。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A. 元朝的中央机构B.

6、皇帝的顾问机构C. 专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而设立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说明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指明朝的内阁,排除;材料“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说明行省制度是为巩固蒙古政权统治而设,并没有体现出“专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管理而设立”,故C项排除。7.根据下图可以推断军机处是A. 隶属于皇帝的决策机构B. 监视官民言论的特务机构C. 隶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D. 总揽全国军务的中央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图反映的是清朝雍正以

7、后的中央权力分配图,隶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军机处跪受笔录,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传达皇帝命令给地方和各部,故C项正确;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故A项错误;军机处是内侍机构,不是特务机构,故B项错误;皇帝总揽全国军务,故D项错误。8.公元前5世纪,有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雅典,你是一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雅典A. 经济富庶农业发达B. 对外战争大获全胜C. 民主政治达到高峰D. 疆域辽阔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逐渐走上繁荣时期,故C

8、项正确;古代雅典工商业比较发达,而农业落后,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对外战争,故B项排除;古希腊城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故D项排除。【点睛】“公元前5世纪”是关键时间信息。9.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規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A. 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完全来源于罗马法B. 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C. 罗马法体系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D. 罗马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

9、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可以看出,体系完备的罗马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并不是完全来自罗马法,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影响,没有体现出罗马法渗透到国家的各个角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10.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A. 有利于调解矛

10、盾,规范行为B.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 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答案】A【解析】“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说明罗马法在调节社会矛盾方敏起到重要作用,A正确;罗马法不是保护平民利益,B错误;C不是材料体现出主旨;D中最完备说法错误。11.一位英国人曾于1890年画了一幅辞退俾斯麦的漫画(如图),根据德国当时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 德国皇帝B. 内阁成员C. 帝国议会D. 联邦议会【答案】A【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德国皇帝,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2.

11、某著名的政治家评论18世纪的某部法律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遣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下列对这部法律评论最准确的是A. 世界上第一部宪法B.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C.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D. 它最早提出“分权制衡”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的某部法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立法、司法和行政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体现了人类智慧,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C项正确;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此说法不足以涵盖材料信息,故A项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2、,故B项排除;1787年宪法之前已经有分权制衡思想,故D项排除。【点睛】“18世纪的某部法律”是关键信息。13.18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正万増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项中说法正面的是A. 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 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的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筹安排,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和政治腐败,故AC项排除。14.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

13、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样、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 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B. 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C. 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 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后虽然实行责任内阁制,“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说明民主共和道路进程比较艰难,故D项正确;后民主形式还是存在的,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共和与立宪斗争,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参与热情,故C项错误。15.下图是太平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A. 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B.

14、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C. 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D. 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在地方的官吏上面,满族官员大大减少,汉族官员逐渐增多并占据优势,这与对抗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汉族官员发挥出的能力有关,体现出中央集权的下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特权问题,故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就是中央集权问题,不是君主专制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故C项排除。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共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A. 1921年、上海B. 1924年、广州

15、C. 1927年、汉口D. 1935年、遵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的内容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故C项正确;A项是指中共一大,主要涉及中共的成立,排除;B项是指国民党一大,涉及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排除;D项是指遵义会议,主要涉及纠正左倾错误和确立毛泽东的地位,排除。17.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能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典范”的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太原会战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中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的狂妄计划,故A项排除;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C项排除;武汉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