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4二次函数的应用(1)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6118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4二次函数的应用(1)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4二次函数的应用(1)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4二次函数的应用(1)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4二次函数的应用(1)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4二次函数的应用(1)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上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经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2、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次函数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难点:例1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方法:启发教学辅助: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引例 (将作业题第3题作为引例)给你长8m的铝合金条,设问:你能用它制成一矩形窗框吗?怎样设计,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如何验证?二、观察分析,研究问题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当矩形的一边变化时,另一边和面积也随之改变。深入探究如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长为

2、(4-x)米,再设面积为ym2,则它们的函数关系式为并当x =2时(属于范围)即当设计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4(m2)引导学生总结,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些涉及到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中,可以考虑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方面的性质去解决。步骤:第一步设自变量;第二步建立函数的解析式;第三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第四步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三、例练应用,解决问题在上面的矩形中加上一条与宽平行的线段,出示图形设问:用长为8m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形状的矩形窗框,问窗框的宽和高各是多少米时,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板书解题过程。变式(即课本例1):现在用长为8米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所示的窗框(把矩形的窗框改为上部分是由4个全等扇形组成的半圆,下部分是矩形),那么如何设计使窗框的透光面积最大?(结果精确到0.01米)练习:课本作业题第4题四、知识整理,形成系统这节课学习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类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五、布置作业:作业本板书设计: 例1解: 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函数值的最值求法掌握很好。学生对表达格式表述不规范,有待于今后教学多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