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962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一. 教学内容水的组成二、考点清单1、知道纯净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2、会观察、分析水的电解实验,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3、认识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中包含单质、化合物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沉淀3、过滤法: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杂质4、蒸馏法:较好除去水中可溶杂质。二)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沉降出悬浮物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三)硬水与软水1. 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

2、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4、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实验室)、煮沸(生活中)等四)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1)水的污染源:工业“三废”未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船舶的航行。(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强化水质监测;工业“三废” 、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后再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加强船舶航行的管理。(3)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

3、径【典型例题】例1: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方面均会造成严重损失和威胁。下列行为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的是: ( )A. 生活污水、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 B. 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C. 向河中直接倾倒工业废水和垃圾 D. 农田里大量施用农药、化肥【解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三废”未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船舶的航行。如:热电厂排放的热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水和垃圾、农业上排放的含有农药化肥的水等。因此,A、C、D选项错误。【解答】B 例2: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属于化学过程的是( )。A. 取水 B. 过滤 C.

4、 吸附 D. 消毒【解析】取水是用水泵抽水,是物理变化,过滤是将泥沙等不溶物质除去,是物理变化,吸附是用活性炭等吸附性物质将有毒、有色、有味的物质除去,是物理变化,消毒一般是向其中通入Cl2,杀死细菌,是化学变化。 【答案】选D例3: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食盐、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组成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冲厕所用的清洗用水。采取 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用 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后,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生活污水中有不溶性杂质(碎菜叶、碎塑料

5、薄膜、泥沙)、可溶性杂质(氯化钠等)以及臭味。再根据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冲洗厕所,所以可溶性杂质氯化钠等不用除去。固体杂质一般用过滤法除去,生活中则可用器具将它们捞去;除去污水的臭味则利用活性炭、木炭、吸附剂或除臭剂等。【答案】过滤(或捞去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沉淀性杂质)。活性炭(木炭等)减少污水排放;节约资源;降低生活用水成本,变废为宝。知识点2:水的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凝固点沸点密度(4)无色无味液体01001g/cm3二)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实验现象:玻璃管中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与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

6、星的木条复燃(O2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H2) 氢气+ 氧气水H2 + O2H2O1、水的化学性质:水(H2O)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H2)和氧气(O2)。水氢气 +氧气H2O H2 + O22、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典型例题】例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 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解析】A描述的是结论而不是现象。B红磷燃烧只生

7、成一种物质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应该看到的只有白烟现象。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应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答案】D例2:下图1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图2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一段时间后,图2中a、b试管内气体的名称a_,b_,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时间(分钟)12345678910阴极产生气体体积6122029394955657585阳极生成气体体积(cm3)24711162126313641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6分钟内阴、阳

8、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_。(2)用玻璃三通管将图1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吹出的肥皂泡时的实验现象是:_(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4)图1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与图2装置相比,用图1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_【解析】电解水的装置无论怎样改进,一定要抓住两极管中的空白大小:空大氢气负极;空小氧气正极。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1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而时间越长误差越小,应该是由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不同造成的。在1升水中溶解氧气约30毫升,而溶解氢气要少一些,约为20毫升。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可燃性

9、气体中如混入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在爆炸极限内会发生爆炸。【答案】(1)氢气 氧气 2:1 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不同(2)产生剧烈的爆鸣声(3)水氢气+氧气(4)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硬质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知识点3:单质、化合物概念举例区别相似点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H2)氧气(O2)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H2O)、二氧化碳(CO2)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典型例题】例1:水和冰的混合体属于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A、 B、 C、 D、 【解析

10、】给物质分类不能只看名称,要认真分析组成。因水只含一种物质属纯净物,又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在两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又是氧化物。而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答案】B例2:经实验测定某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该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解析】纯净物中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有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A错;混合物中虽有多种物质也有一种元素的可能,如红磷、白磷的混合,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所以C错。B中的说法太绝对,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有可能是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11、的。【答案】D四、应考锦囊:本讲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水的电解实验,单质、化合物的分类,过滤的操作应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本节内容的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对知识点的综合考查。五、本讲小结:1、水的净化方法2、硬水、软水的区别方法,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3、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4、物质的分类:六、超前思维:(认识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 、 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分子是 3、原子是 ;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 ,分子在 中可以分裂成 4、原子是由 构成的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6、相对原子质量 7、原子中:

12、= 质子数= 8、相对原子质量=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汽化 B. 水结冰 C. 水沸腾 D. 水电解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B. 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C. 矿泉水 D. 高锰酸钾*3、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沉降B. 吸附C. 过滤D. 蒸馏4、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NaCl B. SO2 C. CH4 D. Cu(OH)25、有人用下列方法除去硬水中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以降低水的硬度,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 煮沸 B. 静置 C. 过滤 D. 吸附6、下列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A B CD7、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之一,所以我们在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