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924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蒙阴四中2.15《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 阴 四 中 教 师 教 案课题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型新授课 编号15主备人(首次备课时间)1456二次备课时间 1457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加强君权的措施,掌握对比联系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君权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有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本课主要讲述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采用小组交流、合作讨论、探究与讨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

2、过程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新课导入:以安徽民谣凤阳花鼓和凤阳乞丐打油诗,让学生们猜猜这说的是谁?让学生阅读导读框,熟悉朱元璋生平经历。学生们:明朝朱元璋 落实课标新授:一:明朝建立 看过朱元璋的经历,我们可以简要概括:放过牛、做过和尚、化过缘、讨过饭、撞过钟、造过反,最后获得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什么呀皇帝师:朱元璋从乞丐摇身一变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能有这样人生飞跃的人历史上为数不多。元末农民战争以改朝换代而告终,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篇章,进入明朝统治,明朝建立的具体情况是这么样的呢?阅读88页第一自然段,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师:看PPT,了解当时起义路线。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势力不断扩大,于1368年,以

3、应天(南京)为都城,建立明朝。(2)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师问:丞相制度始创于秦朝,历经千年,为什么要废除它? 从丞相的职能看,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大事,权利重大。当君强臣弱时,丞相是很好的助手,若君弱臣强时,会造成什么后果?皇帝大权旁落。明太祖起于微末,对权利的掌控欲必十分强盛,他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太祖一直大力打压丞相的权利,他启用寒士为相,频繁的更换丞相,削弱丞相的权利。直到胡惟庸的愚行给太祖一个很好的借口,废除丞相,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权利急着于皇帝一人,君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锦衣卫目的监

4、视官吏和镇压人民锦衣卫特点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例约束过渡:前朝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么明朝呢?八股取士3、八股取士指导学生看教材89页,“八股取士”一自然段,归纳其目的、内容及影响。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内容:范围四书五经;格式八股文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之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师:看课本90页,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师:科举制从隋朝创建,唐朝完善,到明朝的八股取士,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补充:小知识: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即文体有固定形式,由破题,承题,起讲,

5、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收合八部分组成。三、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师:明太祖为巩固明朝统治可谓煞费苦心,但终归百密一疏,做了一件不利于中央统治的事,就是分封自己的子孙到各地做藩王,最终导致了统治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 背景:建文帝削藩经过: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结果: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师:明成祖上台后采取哪些措施继续巩固统治呢?师:东厂是锦衣卫的继续,只不过东厂不是由皇帝直接统领,而是由宦官统领,由于宦官被赋予很大的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宦官集团渐渐成为明朝的一大毒瘤。师:厂卫设监狱、法庭,对犯人进行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这种专制的特务机构,用极

6、端的酷刑来巩固中央集权,在中国历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加强的一种表现。课堂小结:师:我们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一下:-同学们一起归纳。 生:元末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1368年以应天(南京)为都城,建立明朝。生答:行省制度始元朝,它统一管辖一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生答:三司指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三司长官地位平等,共商一省事务,都直接对皇帝负责。生答: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所以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

7、备顾问,无实权。锦衣卫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锦衣卫特点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例约束生:积极方面:增加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借鉴作用。消极方面:禁锢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其致力与研究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最严重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一大因素。学生看书归纳:明成祖加强明朝君权的措施1.迁都北京 (1421年)2.继续推行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宦官统领 生:明太祖:(1)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2)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4)以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明成祖时:(1)迁都北京 (1421年)(2)继续推行削藩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反思完善引导反思本课所学据师的引导反思本课所学,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教学札记学生能将本课的知识归纳成网络,能基本掌握本课的要点知识。但与前面知识联系时有些遗忘就知,需要多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