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3.11 孔乙己 第2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901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3.11 孔乙己 第2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3.11 孔乙己 第2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3.11 孔乙己 第2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3.11 孔乙己 第2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3.11 孔乙己 第2课时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材及学生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全文总共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社会背景,明确小说三要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目标: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他

2、的悲惨遭遇,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把握主题,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学器材: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深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局部理解。能力目标: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情感目标:进一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学重点:深入分析人物形象,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导语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二、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请一位基础较好的

3、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第九段至结尾,注意语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其他同学要认真体会“悲凉”的气氛。 2、第九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孔乙己这样地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其含义有哪些?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3、“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提示:注意回忆第一课时讲述的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注意分析秋景的特点,然后再联系孔乙己的命运进行分析。三、“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自由发言)。四、分析课文

4、第11自然段。1、全班齐读一段。2、读毕思考并完成下列练习(投影显示):A、写出本文段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B、在文段中找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的句子各一个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C、分析文中“摸”字的作用。五、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12岁的上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请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回答,提示:可从选材,组材,表达中心的作用去考虑。六、请几名同学全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文章揭示的深刻主题。先请几名程度稍差的学生分析,教师指出其分析的片面性,后找几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分析,肯定其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教师作全面归纳。七、布置课外作业(一)理解下列词语并造句。颓唐阔绰(二)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1、小说对孔己已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八、板书设计: 热衷科举中毒深 轻视劳动被凌辱 人物性格麻木不仁受嘲笑 心地善良教写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