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900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6.3《隆中对》(课时2)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语文课 题23、隆中对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诸葛亮的人物特征。过程方法1、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2、结合当时的天下形势,理解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情感态度了解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教学重点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略精当的选材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自主备课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自主备课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

2、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2、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初步了解诸葛亮和刘备的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整体分析能力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自主备课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其他的关键人物的?(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

3、,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4、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5、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

4、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6、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7、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8、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

5、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师生整理前面内容,并板书: 条件: 有政治资本;深得人心;人才荟集。 准备: 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民族关系上,“和”“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 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内政上革新政治 行动: 等待时机,兵分两路;钳形攻势,直取中原。 找出文章对相关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思考分析课文内容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得出相对统一的答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理解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学生通过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深刻分析,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对照板书进一

6、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隆中对策的高明之处。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及自主备课二、赏析人物,学习写法1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人物形象更丰满。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2作为历史人物传记,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第

7、一,选材精当,详略分明。历史人物传记,叙事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保持事件的完整性,有些事情不可不说,但又不宜多说,这就要求选材得当、语言精炼。 第二,语言高度精练。传记叙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保持事件的完整性,有些事情不可不说,但又不宜多说,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精练。例如刘备访诸葛亮源于徐庶的推荐,这就需要说明徐庶为什么推荐诸葛亮、刘备为什么接受徐庶的推荐,为什么亲自去邀请等等。三、课堂小结 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议论,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精品。让我们悉心品味隆中对,汲取史学文学

8、精华;用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学习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文章写法从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上进一步深化本课所学。让学生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刻画人物方法。学习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更深刻地认识。作业设计诸葛亮受遗诏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1)必能安国 (2)若嗣子可辅 (3)事之如父2翻译句子。(1)“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3诸葛亮为汉室复兴贡献了毕生精力,真可谓是_。(填一成语)板书设计 问计:三往乃见 计将安出隐居躬耕隆中对策徐庶荐贤 一论曹操 不可争锋 对策 二论孙权 可以为援 三论荆益 钳形攻势 四论刘备 箪食壶浆 赞赏:先主称善 情好日密 抱负不凡 不可屈致 远见卓识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