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895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十三课《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课 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焦耳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细胞学说的创立;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编制“19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

2、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换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及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2)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无论是欧洲各国政府还是资本家,都普遍认识到科技在富国强兵和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和国民教育事业,科学发现不断涌现,因而19世纪被称为“科学

3、的世纪”。 新课教学 一、科学新发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结构表格,师生共同逐步完成下表: 思考:1)与17世纪自然科学相比,到19世纪自然科学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现更多的科技发明,各学科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了各学科体系的大综合。 2)该时期的科技成就与17世纪的自然科学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何联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就是在继承17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也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很快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许多发明创造正是运用了自然

4、科学理论,由此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由此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改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客观上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前人的科技成果被后人所继承;科技工作者自身为科技献身的勇气以及刻苦研究探求的创造精神。 二、电气和汽车时代的到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人们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渴望更好的机器和更强大的动力。正是这种需求,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具备了必要性

5、。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的结合,实现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去,创造了条件,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具有可能性。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等四个方面。这些科学技术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第二次大突破,促进了一次新工业革命的产生。 2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电力广泛应用的

6、理论基础:电磁学理论 一系列电气发明有: 1870年格拉姆发明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焊、电影放映机等的相继问世;美国人爱迪生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成网络,等等。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另一项重大成就。 首先,这项应用技术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 70至 90年代初,德 奥托发明了四冲程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戴姆勒发明了马力大而体积小的轻内燃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狄塞尔设计了简便节省的内燃机(以柴油为燃料,故又名柴油机。) 其次,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

7、晚期,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新型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接踵涌现,一个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第三,内燃机的发明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工业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业和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石油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 4电讯事业的发展 英 科克、惠斯通 研制出第一台电报机;1844年,美 摩尔斯发明无线电报码,打下了近代电讯事业的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起来。 1876年,美 贝尔发明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8、 小结 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生议论并回答) 1)进程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 3)各项发明产生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

9、上的应用。我们教材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各项发明的产生、及其对各国的不同影响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它的特点。 4)发生的地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5)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除日本外,还有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这样,对这些国家来讲,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技术,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因

10、为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或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领先者。但要注意,这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条件具备了后来者才可以居上。 第十三课 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雨果、大仲马、拜伦、雪莱、普希金;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2)美术: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库尔贝;印象派绘画及其代表画家莫奈、凡高。3)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及其代表人物贝多芬;民族乐派的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艺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提高

11、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能力。(2)通过对世界近代文学名著和艺术作品的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水平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立足于现实社会,从各个角度观察和思考现实社会,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2)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和近代科学的进步,造就了文艺的推陈出新,不朽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精神与风貌的体现。 教学重点、难点:各种文艺流派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部分文学家、艺术家的画像或作品并随机作简单的介绍,

12、同时播放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命运敲门声”的录音。把学生置于文学和艺术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不超过4分钟)。然后教师因势利导“19世纪是人类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文学艺术流派纷呈,异常繁荣”。 新课教学 一、文学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文学部分。 1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整理出各个文学流派的著名作家和作品。 2学生读完后,教师提议让同学们主动起来根据所读内容及平时所学知识简单介绍每一流派的一部作品,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介绍略) 3教师接着提问:“根据几位同学刚才对几部作品的介绍,并结合课本内容,指出不同文学流派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对于这一问,多

13、数同学会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出来,教师进一步补充、完善。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除回答按事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性强外,还应指出这一流派爱用长篇小说的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4让学生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组讨论各种文学流派特点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明确)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失望情绪;批判现实主义是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了较充分的发展,因而暴露出种种社会问题有关。总之,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必然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二、美术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美术部分,并要求学生把各种美术流派所处的历史时期、著

14、名画家及作品、艺术风格制一表格列出。 2学生通过阅读列出后,教师再用投影仪打出下面表格供学生参考 强调:“时代不同,艺术风格也不相同,我们可以从艺术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演变中,探知历史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 三、音乐 1教师打开录音机放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音量低一些)。在优美轻快的乐曲声中,教师接着讲,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音乐也经历了长期发展过程。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先后出现巴罗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三个不同的时期,民族乐派也也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音乐部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分别列举出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和民族乐派的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指出浪漫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 2学生读完后,教师简单提问(学生回答略),然后再用投影仪打出下面表格供学生参考。 小结 19世纪初科学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兴起、确立和定型的基础之上。而这一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既集中反映了时代的风貌,表达了人类的理想,也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