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889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中重要的营养 (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与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综化学题型示例变动部分对照例2. 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图所示)。已知该分子 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 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2011年安徽理综卷)【答案】C【解析】N(NO2)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2,分子中4个氮原子在空间呈四面体型,N、O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键,15.2 g N(NO2)3中含1 mol原子。例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

2、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 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 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2009年安徽理综卷)答案:D说明:从C60到碳纳米管,碳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奇迹。本题选取碳家族另一种性质独特的新材料石墨烯(碳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获取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 单层片状结构”等信息,认识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迁移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同位素、物质的量、有机物、共价键等基本概念进行

3、分析和判断。例7. 室温下,将1.000 mol/L盐酸滴入20.00 mL1.000 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 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 Bb点:c(NH4+)+c(NH3H2O)=c(Cl) Cc点:c(Cl)=c(NH4+)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2011年安徽卷) 【答案】C 【解析】c点时,溶液温度约为25,且溶液pH=7。由溶液的电荷守恒式可判断C选项正确。例7. 常温下,用0.1000 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0mol/

4、LCH3COOH 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B. 点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C. 点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2010年江苏卷)答案:D说明:本题以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和守恒关系。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对滴定曲线的观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动态变化的化学问题。例10. 为增

5、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s) + PbO2(s) + 2H2SO4(aq) =2PbSO4(s) + 2H2O(l)电解池:2Al+3H2OAl2O3+3H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电池 电解池AH+移向Pb电极H+移向Pb电极B每消耗3molPb生成2molAl2O3C正极:PbO2+4H+2e=Pb2+2H2O阳极:2Al+3H2O-6e=Al2O3+6H+D(2013年天津理综卷)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知识。A选项H+离子在原电池中移向PbO2电极,错误

6、。B选项每消耗3molPb,根据电子守恒生成lmolAl2O3,错误。C选项在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是生成PbSO4,错误。D选项在原电池中Pb电极的质量由于生成PbSO4,质量增加,在电解池中,Pb阴极,质量不变,正确。例10. 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 + 2H2O + 4e= 4OH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2010年安徽理综卷)答案

7、:D说明:本题以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为情境,考查考生正确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写出电级方程式及进行相关计算,内、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或离子的迁移方向,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和计算等知识。试题的固体酸燃料电池情境和教材上呈现的碱性电解质燃料电池有一定的区别,虽然正负极的反应物都是氧气和氢气,但是由于电解质不同,导致内电路的电荷传递方式和电极的反应式不同。正确解答此题需要对燃料电池的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对考生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例12.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

8、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2013年安徽卷)【答案】B【解析】该装置分别为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以及采用防倒吸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A、氨气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错误;B、正确;C、铜与稀硝酸反应得不到NO2,错误;D、制取氯气需要加热,错误。例12.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

9、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2012年江苏卷)答案:D说明:本题给出了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四种装置示意图-洗气、蒸发、制气、分液,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理解常见基本操作的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对相关的实验方案做出评价。例15. 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K+、Ca2+、Cl-、NO3- B.K+、Na+、Br-、SiO32- C.H+、Fe3+、SO42-、Cl2 D.K+、Ag+、NH3H2O、NO3

10、- (2012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同时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项中Fe2 与Cl2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可排除;A项通入CO2后不反应,仍能大量共存,正确;B项,因SiO32-CO2H2O=H2SiO3CO32-,故通入CO2后SiO32-不能大量存在。例15. 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NH4+、Br-、C1C.K+、Cr2O72、CH3CHO、SO42- D.Na+、K+、SiO32-、C1 (2010年安徽理综卷)答案:B说明:

11、本题在保持离子共存性题型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选项中融入有机分子,将有机和无机融合,让分子和离子共存,使之更贴近实际溶液体系中微粒的存在形式。试题涉及碳、氮、硅、硫、氯、铝等多种常见元素形成的粒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例16.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 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

12、.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2013年江苏卷)【答案】D【解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金属的金属性非金属的非金属性金属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容易非金属金属性越强与氢化合越容易金属金属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容易非金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金属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

13、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金属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出盐溶液金属性弱的金属非金属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出溶液中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突破口是Z为O,又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比Y小,说明X是H,同时W与X属于同一主族,则W 是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推出Y 为N。例16.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 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B. 元

14、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C. 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D. 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2009年江苏卷)答案:C说明:本题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为依托,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等)变化规律以及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判断、分析、推理及综合能力,体现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例18. 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H1=H2+H3 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 (2013年福建理综卷)【答案】C【解析】利用盖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