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十七课《冷战时代》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872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十七课《冷战时代》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第十七课《冷战时代》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第十七课《冷战时代》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第十七课《冷战时代》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十七课《冷战时代》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课 冷战时代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美国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核竞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2)列举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全面考察历史事物的能力。(3)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二战后,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要求学生认识到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是其霸权主义和侵略本性的表现。(3)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教学重点、难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什么叫“冷战”呢?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这得从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谈起。 提问:1.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全面爆发到正式结束共打了几年?2.二次大战的结果如何?(学生

3、逐一回答后,教师强调)世界人民经过6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二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比一战有过之而无不及(投影“一战与二战情况对照表”)。尽管如此,世界人民还是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强国,英、法在战争中实力严重削弱。战后,欧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兴起。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那么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变化?战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呢? 新课教学 一、两大阵营的对立 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板书) 1.背景(板书) 随着战争的结束,欧亚一些国家的人民在什么情况下建立起人民民主国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归纳回答,教师小结后强调

4、)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和平和进步。到1949年10月,欧亚共建立12个人民民主国家。(投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情况表”) 2.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板书) (投影“1949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布图,引导学生快速阅读8个欧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前后经过,教师边指图边简介概况、领导人,重点介绍铁托后强调)这些国家的人民在建立自己政权的过程中,都是借助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利形势,把本国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其中有几个国家的人民还借助了苏联红军的力量。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国家也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 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板书) (仍投影“1949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5、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边指图边简介各国建立人民政权的概况、领导人后,强调)朝鲜、越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特别是新中国的建立,加强了以苏联为首的进步力量。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后并未放弃立场。因此,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在50年代形成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二)美国的“冷战”政策(板书)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为什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

6、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使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b、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C、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综合以上三点,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冷战”是怎样开始的呢?(播放录相片断或指书上图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按书上小字讲述)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1.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板书)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他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

7、”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还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杜鲁门在这篇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 2.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复兴苏联:情报局、经互会(板书) (请同学读课文后思考:“马歇尔计划”是怎样提出的?马歇尔为什么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呢?主要是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困窘、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美国怕由此导致人

8、民革命,得赶快稳定资本主义阵地,使西欧迅速复兴,和美国一起对抗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这是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目的之二就是通过附有政治、经济条件的“美援”,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各国。所以苏联、东欧各国拒绝参加。英、法、希腊、比利时等16国接受了这个计划。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20多亿美元,帮助西欧渡过难关,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同时也刺激了美国生产更快发展。 苏联采取了什么相应措施呢? 3柏林危机德国分裂(1948) 美苏第一次正面交锋是什么事件?导致了什么结果? 明确:德国分裂是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美苏的两极对抗。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板书)

9、(指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政治军事图)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并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回答略)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北约组织是个军事政治集团。它有统一的指挥系统和军队,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盟军司令官。它的建立,是西方在组织上已经完成与苏联对抗的部署的标志。 5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 (提问:苏联等国采取了什么相应措施呢?讲述华约组织的建立。) 至此,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两极格局形成后,矛

10、盾日趋尖锐。 二、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苏联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争霸。 1、柏林危机 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原因、结果。 2、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后,美苏双方均作出了让步:苏联从古巴撤走了导弹和轰炸机;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危机平息。 思考:为什么古巴导弹危机能够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结束?(50、60年代,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三、恐怖的平衡 为了搭配过的核垄断,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了两国新的激烈争

11、夺。 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美苏核竞赛的内容。 思考:美苏的核竞赛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小结 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在70年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事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