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779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东南亚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2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3学会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难点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教学突破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激

2、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图、政区图、物产分布图,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学步骤(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复习东南亚自然环境特点。2提供直观的图表资料,引导追根求源,在探索中获取新知。2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图表和统计数据,概括东南亚人口分布和构成特点。3指导学生读图,并通过练习掌握东南亚主要物产和分布特点。3通过练习掌握物产分布图的判读方法。4东南亚出口的物产有什么共同特

3、点?4在教师引导下,对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形成原因,以及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一、东南亚的居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在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地形特点后,请同学们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自然环境。 教师小结:东南亚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居民“下南洋”谋生,并定居下来,这种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和居民都有影响,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东南亚居民及经济状况。(小结后板书:一、东南亚的居民)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 位置、气候、地形三方面全面分析东南亚自然环境特

4、点。小组交流,互相补充。2 展示世界人口、人种分布图。 提问: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东南亚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结合东南亚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人口分布原因。(学生归纳,教师修改、补充后板书: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大河沿岸平原 交通便利农 业发达,自河口三角洲 然条件优越 因此为人口各大岛沿海平原 稠密区。热带雨林地区 过于湿热, 因此为人口广大山区 稀少区。2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居民分布特征。读图,找出本区人口最集中的几个地区,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原因。找出本区人口稀疏区,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归纳总结居民分布特征。3展示东南亚主要国家华人数量和比重统计表:国家华人人口数(万)占全国人口比重(%)新

5、加坡19075泰国45025越南7512印尼6003.5马来西亚45528菲律宾17030缅甸7018(分析后板书:是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4提问: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通过对海外华人、华侨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分析统计表,思考下列问题: 东南亚人口构成特点?(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 “华人”、“华侨”是一个概念吗?从东南亚与我国地位置关系分析东南亚华人集中的原因。4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二、东南亚的物产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 展示东南亚物产分布图,指导学生看图例,了解

6、东南亚主要物产。 提问:东南亚的物产大致可分为几类?(农产品和矿产品)2出示活动题: 读“东南亚物产分布图”,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菲律宾 天然橡胶 泰国 稻米 越南 棕榈油 缅甸 椰子、椰油 在东南亚空白图上,填绘水稻分布区。教师小结: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小结后板书: 二、东南亚的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 泰国 油棕棕榈油 椰子椰油- 菲律宾 2粮食作物:稻米(泰国、缅甸、越南)1 看图例,了解东南亚主要物产。2读图,完成练习。 观察图例,完成连线题。 分组讨论自然环境对水稻分布的影响。(主要受地形影响)

7、 完成P.39活动题1、2。3展示“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 提问:东南亚突出的矿产资源有哪几种?其中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什么? 锡矿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国家?其中产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石油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国家?(小结后板书: 3矿产: 锡-马来西亚 石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3按要求读图,分组活动,完成练习。 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学生小结,概括东南亚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4提问:东南亚出口的物产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初级产品)5讨论: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东南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4 充分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

8、展方向,展开全方位的讨论。本课总结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居民和经济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南半岛(特别是半岛南部)人口密集,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马来群岛大多数人口稀少,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矿产资源丰富。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第二章 第一节 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一、东南亚的居民 1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 大河沿岸平原 河口三角洲 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为人口稠密区。 各大岛沿海平原 热带雨林地区 广大山区 过于湿热,因此为人口稀少区。 2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二、东南亚的物产 天然橡胶 泰国 1热带经济作物: 油棕棕榈油 椰子椰油- 菲律宾 2粮食作物:稻米(

9、泰国、缅甸、越南) 锡-马来西亚 3矿产: 石油-印尼、马来西亚、文莱)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认真观察东南亚主要农产品和矿产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东南亚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东南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教学探讨与反思1本节课的学习始终围绕各类地理用图展开,教学中应用到地形图、政区图、物产分不图、人口分不图、气候类型图、气温降水统计图等多种图表,对每一幅图的使用都应采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反复的强化练习中,学生用图能力才能得到了提高。2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水平,很好的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恰当的设置问题难度,即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更不能太难

10、,使学生知难而退3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还应该强化。如:绘制地形示意图时,很多同学都有困难。因此,可在课后附加一道活动题,让学生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这个练习可在今后的每节课中使用,相信会对学生有所帮助。补充资料跨四个半球的国家基里巴斯是一个跨四个半球的国家。国土由三百多个小岛组成,纵横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又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该国,所以它又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两本日历的国家。新加坡Singapore 亚洲东南部的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当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东口。北以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柔佛州相邻,有长1056米的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

11、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相望。扼新加坡海峡咽喉,为东南亚海空交通枢纽。面积618平方公里,人口252.9万(1984)。行政中枢新加坡(市)。 自然条件 地形 领有50多个岛屿和礁滩,分为新加坡岛、北部岛屿和南部岛屿 3部分。主岛东西最长41.8公里,南北最宽 22.9公里,海岸线长193.7公里,面积约571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 92.4;北部有10余个小岛,散布在柔佛海峡东段,面积约30平方公里;南部有40余个小岛,扼新加坡海峡西段,面积约20平方公里,包括裕廊群岛、武公岛、安乐岛和圣淘沙群岛。 因南距赤道 136.8公里,加之海域环抱,故全年高温多雨。主岛四周多分流入海的小河,形成宽窄不等

12、的河口湾平原,以岛的南岸平原较大,有裕廊、加冷、芽笼等平原;北岸河流比较宽阔,有实笼岗、榜鹅、实里达、格兰芝及丁加等河。全岛以实里达河最大,长12公里。河流是沿岸农业的灌溉水源,被拦蓄建坝形成的水库日益增多,大小水库计有10余座。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大,主岛用水不足,消费量的5060从马来西亚柔佛州引进。 由于地处东南亚交通枢纽的有利地理位置,借助于本地区各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并提供现代化服务,已发展为东南亚旅游中转站及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著名旅游胜地除圣淘沙和龟屿(姑苏)等岛外,还有裕廊山花园、飞禽公园、裕廊湖中的裕华园和星和园、东海岸公园,以及植物园、水族馆等。圣淘沙岛同新加坡市区间有花柏山空中缆车和轮渡。70年代末开始,每年旅游人数超过了本国人口数,1982年旅游收入约19亿美元,超过其农业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