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随堂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6101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随堂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随堂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随堂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随堂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随堂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了解女真的兴起和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2.了解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知道岳飞抗金的重要史实,分析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宋金和议内容及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收集有关女真兴起、靖康之变、郾城大捷和宋金议和、金革旧俗等史实以及李纲、王彦、宗泽、韩世忠、岳飞等抗金人物故事,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叙述和演绎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契丹、党项、女真政权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归纳和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 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宋金和战与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金革旧俗和民族融合。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金战

2、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教师准备 收集史料:女真兴起、靖康之变、宋金对峙和战与金革旧俗等史实,北方义军与韩世忠、岳飞等人的抗金的故事。做好讲述有关史实讲述和评书表演比赛的准备。 表述历史:讲述重要史实,评书表演历史故事。 质疑探究:宋金战争性质和议和作用;民族融合与变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女真兴起三、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宋金对峙四、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变革旧俗五、归纳总结,整合提高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金女真1115阿骨打会宁南宋汉1127赵构临安2、 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

3、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 标着着 北宋灭亡。3.、1127年,北宋皇族 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他就是宋高宗。4. 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 ”。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 大败金朝骑兵主力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5.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分界线: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6.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4、;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讲授新课】经济重心南移解释何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引导学生通过以前

6、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农业和手工业宋代农业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略)宋代手工业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城镇的兴起应让学生理解城镇的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展而来的。纸币的出现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纸币产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分组讨论纸币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可参考课本所提供的吴泳鹤林集中的材料)比较古今纸币的异同。海外贸易兴盛提问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政府支持;自身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等。指导学生完成自我测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