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5592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思想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秦暴政的表现,从而认识到秦朝残暴统治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情感目标: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能力目标: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相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归纳观点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后记: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如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等,在教学中应充分

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讲述相关史实,重点放在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充分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秦始皇像导入。媒体由远至近、由大到小呈现出秦始皇威严霸气的彩色全身像,问:这位历史人物是谁?他为何自称“始皇帝”?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它是怎样灭亡的?)下面我们就一同去研究秦末年间的一段历史。(请同学们将书打开到第11课,媒体显示课题)二、讲授新课(一)、 秦的暴政: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秦当时的统治情况。1、 学生表演自编的历史小话剧。2、 学生致表演后,教师提问:请根据刚才的历史短剧,谈谈秦朝的统

3、治情况,(繁重的徭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算一算课本P57“动脑筋”,然后媒体显示秦徭役示意图。)并说说其后果。请同学们看课本P56,说说秦朝的残暴还与众不同在哪些方面?(媒体出示材料1、3)(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 “税”指按田地征收和税。“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呯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 刑法残酷,媒体出示“铁钳、铁镣”之刑,死刑 的就人腰斩,车裂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 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被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了“赫衣塞路”的现

4、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宦官赵高掌握大权,赵高时秦二世说:“人生如同白驹过隙,何不及时享乐。”秦二世只知寻欢作乐,胡作非为,征发人到咸阳,为他豢养和训练供他射猎用的禽兽,继续大建阿房宫,他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残酷,政治更更黑暗。3、 提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结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二)、 陈胜、吴广起义:1、学生阅读课本P57-P58,了解起义过程。2、将全班分为两大组,以两大记者团对垒 地形式找出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如起义时间、地点、直接原因、结果等)3、提问:如果陈胜、

5、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对学生的互相采访进行表扬,现在我来采访你们)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得出课题:伐无道,诛暴秦的正义)4、 投影秦开掘图,进行总结。5、 提问:陈胜、吴广屐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陈、吴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口号,首次起义,首建政权)6、 有奖竞猜:捷报(猜一历史人物) 陈胜江苏原野(猜一历史人物) 吴广(三)、 楚汉相争:1、 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痛恨暴秦的纷纷响应,反秦浪潮席卷大地,在各地起义队伍中有个起来越显得重要,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公元前207年项羽军与秦军在

6、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关于这场战役有个成语故事,你们知道吗?请一位同学讲故事,并问:这个故事有个成语是(破釜沉舟)。你认为项羽这种做法高明吗?为什么?项羽破釜沉舟,体现了他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士兵英勇作战,最后终于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 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2、 楚汉之争秦亡了,可天下并没有太平,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战争?谁与谁争?为什么?(争当皇帝)(要求学生阅读课文P59,思考并回答。)项羽、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不是,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

7、建统治者。为当皇帝而进行的斗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项、刘之争的结局怎样?根据你了解的材料说说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结局。?(刘:a、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b、重视人才,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的辅佐。C、有根据地,进入关中后,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项:a、推动民心,进入咸阳后大肆杀掠,b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联系秦朝灭亡史实,你认为根本因素是什么?是否赢得民心,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得民心者,反之则败,如中国的解放战争。项羽战败后自刎乌江,据传项羽在自杀前,在乌江边见到一群蚂蚁聚成“楚王自刎乌江”七个赫然大字,以为“天数”已尽,“天之亡我

8、”终于拔剑自杀。原来这是刘邦事先派人在江边用蜜糖写下“楚王自刎乌江”七个字,蜜糖吸引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蚂蚁。当今社会发明的复印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不过是碳粒聚成而已。刘邦战胜项羽后,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课堂总结: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了解了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下面我们以歌谣的形式进行小结,(媒体出示歌谣)2、 智力大比拼:这节课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请同学们说说本课包含哪些故事 ?谁找得多。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鸿鹄之志3、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相识了众多历史人物,如果有一时空隧道能够回到当时 的秦朝,你想成为哪个人物,你将怎样做来改变历史,使得历史不断的进步?(综合同学们答案可看出同学们都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顺应民心,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从中口味一下这个道理。这首歌的名字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媒体播放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