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785467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9.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作者 : 赵英仁,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一节,巨细胞病毒感染,一、概述,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四、发病机制,五、临床表现,六、实验室检查,七、诊断和鉴别诊断,八、治疗,九、预防,1.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科,2.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又称人疱疹病毒5型 在人群中感染广泛,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等全身各器官组织病变。,传染病学(第9版),一、概述,1. HCMV:是人类疱疹病毒组中最大的一种病毒,核酸为双链DNA 2. HCMV:不耐

2、酸,不耐热,乙醚与紫外线均可灭活,传染病学(第9版),二、病原学,1.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2.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免疫低下者(胎儿、新生儿、婴幼儿) 免疫缺陷者(器官移植后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AIDS患者),传染病学(第9版),三、流行病学,更易感者,1. HCMV主要是通过与细胞膜融合或经吞饮作用进入细胞 2. 免疫损伤机制 3. 多为潜伏状态,一旦机体免疫力受损、缺陷时,病毒开始活化并复制 4. 特征性病理改变:巨细胞及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传染病学(第9版),四、发病机制,1. 先天性感染:婴儿轻重不一,重症可出

3、现黄疸、肝脾肿大、瘀点瘀斑、小头畸形、运动障碍、脉络膜视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神经萎缩和肺炎 2. 围产期感染:大多数无症状,对早产儿及体弱儿危害大,以神经肌肉受损为主 3. 后天获得性感染:儿童感染后多为无症状,正常成人多表现为隐性感染,部分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学(第9版),五、临床表现,1.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升高,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升高 2. 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测可出现转氨酶升高 3. 抗体检测:IgM,IgG 4. 抗原检测:pp65抗原 5. 核酸检测:PCR检测HCMV-DNA 6. 病毒分离:主要用于科研,传染病学(第9版),六、实验室检查,诊断:流行病学、

4、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IgM或IgG4倍升高、HCMVpp65抗原、HCMV-DNA) 鉴别诊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应与弓形虫病、风疹、单纯疱疹及其他病毒、新生儿败血症等鉴别; 后天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他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肝炎和肺炎等鉴别。,传染病学(第9版),七、诊断和鉴别诊断,抗病毒治疗:对于有临床症状的、先天性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病毒再激活者 抗病毒药物选择: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传染病学(第9版),八、治疗,1. 避免暴露(孕妇,婴幼儿,HCMV的IgG阴性者) 2. 实体器官移植后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普遍预防和抢先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九、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