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5几何问题的处理 学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982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1.5几何问题的处理 学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9.1.5几何问题的处理 学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9.1.5几何问题的处理 学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9.1.5几何问题的处理 学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1.5几何问题的处理 学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四边形的分类大纲要求:1 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2 四边形的分类和从属关系。考查重点与常见梯形1 考查梯形的判定、性质及从属关系,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也常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如:(A) 圆内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梯形;(C) 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 求梯形的面积、线段的长,线段的比及面积的比等,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也常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 如:如图梯形AB

2、CD中,ADBC,AC、BD交于O点,SAOD:SCOB1:9,则SDOC:SBOC 3 梯形与代数中的方程、函数综合在一起, 如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AD,AB10,AD、BC 的长是x2-20x+75=0方程的两根,那么以点D为圆心、AD长为半径的圆与以C圆心,BC为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是 。预习练习1 梯形两底的差是4,中位线长是8,则上底是,下底长是。2 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60,上下底长分别是2cm和6cm,则腰长为 。3 若梯形的中位线被它的两条对角线三等分,则梯形的上底a与下底b(an0),求梯形中位线MN的长来源:学+科+网2 如图,梯形ABCD中,ADBC, B C

3、90,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EF(BCA3 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C,E为CD中点,求证:AE平分 DAB。来源:Zxxk.Com4 如图ABCD是等腰梯形,ABDC,ADBC。P是CD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AD,B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角线AC,BD于点E、F,求证:PEPFAD。5 如图,过ABC的顶点A,任作一条直线AD,作BEAD,CFAD,E、F为垂足,M是BC的中点,求证:MEMF。独立训练:1等腰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上底与高相等,则下底角的度数为()(A)30(B)45(C)60(D)752若梯形ABCD中,ABDC,AB5,BC3,BCD45,CD

4、A60,则DC等于()(A)72(B)8(C)8(D)83来源:Z,xx,k.Com3若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分中位线为三等分,则梯形的上、下底之比为()(A)1:3(B)2:3(C)3:5(D)1:24 已知直角梯形的高为h,中位线长为m。一个底角为150,则梯形的周长为 .5 等腰梯形的两底长为4cm和10cm,一底角为45, 则它的面积为 6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 AD:BC1:4,则BD:AC 7 如图,梯形ABCD中,ABDC,对角线BDAB,已知两底与高的和为16cm,梯形面积为32cm2,求AC的长。8 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CFBE交BD于点G,F是垂足,求证:四边形ABGE是等腰梯形。来源:学科网ZXXK9 如图,梯形ABCD中,ADBC,BD为对角线,SADB:SDBC3:7,求中位线EF将梯形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