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87849742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语文4月一模试卷一套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 (1)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门类。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与人群,大都有着各自的曲艺表演形式。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这部史诗的主要搜集整理与吟诵传唱者荷马,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艺人。 (2)曲艺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深厚。中国从隋唐至今,曲艺的成熟发展至少绵延了1500年。已知最早的曲艺品种,是隋唐时期的“说话”。之后历代均有其代表性样式,如唐代有“转变”,宋代有“诸宫调”“鼓子词”,元代有“散曲”“平话”,明代有“词话”“道

2、情”,清代有“弹词”“子弟书”“莲花落”等。中华各民族古今拥有的曲艺品种有1000个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个以上。 (3)中国曲艺品类虽然庞杂,特征却很鲜明。曲艺扎根在深广的地域和独特的方言环境中,就是说,不管何种曲艺样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区的方言土语(或民族语言),运用或说、或唱、或连说带唱、或似说似唱的方式进行以语言性叙述为主的口头表演。说的如相声、评书;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连说带唱的如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锣鼓书等。其他如表情、动作、身姿、意态,乃至乐器伴奏、口技模拟等等,均为口述表演的辅助手段。这也使曲艺演员的表演姿态不似戏曲和影视剧,即由

3、演员化装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即便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仅是通过口吻、语音、动作、神态等进行模拟和演示。与之相应,曲艺的“唱亦即“曲唱”,也与唱歌的“歌唱”和唱戏的“扮唱”不同,属于“说唱”,即“说着唱”或“唱着说”。一个人、一张嘴,或两三个人、三五件乐器,就会演出一个曲种,表演一个节目。 (4)但形式的简便,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简陋。曲艺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语言(材质)、文学(脚本)音乐(唱腔、伴奏)、杂技(口技)、美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背景、音响)、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种的基本构成要素

4、。 (5)曲艺的文化功能和历史作用,较之其他的艺术样式,可以说尤为独特。这是由于曲艺在历史上不只是供人娱乐和精神审美的表演门类,即单一的“艺术之属”,同时还是“文化之舟”和“戏曲之母”。许多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在过去主要是依托曲艺化的口述表演来完成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式的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样式,也是直接“克隆”曲艺说书的产物;大部分戏曲剧种的形成,更是各式曲艺孕育脱胎的结果。这使曲艺在其“本体价值”之外,还有着十分特殊的“载体价值”和“母体价值 (6)曲艺的历史曾经非常辉煌,曲艺的文化价值十分厚重多样。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曲艺的

5、当代发展遇到空前挑战,曲艺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包括语言“植被”遭受极大破坏。比如人数较少的赫晢族,保护其濒危曲艺,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伊玛堪,也是对该民族已经基本退出日常生活的特有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曲艺类非遗的保护,其作用超出了本身,意义尤其重大。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线语句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色身份: 指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不必非要化妆。B.口头语言: 指表演使用的是方言土语或民族的语言。C.说唱叙述: 指在舞台上演员“说着唱”或“唱着说”。D.表演艺术: 指演员运用表情、动作、身姿、意态表演。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6、(3分)A.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荷马是曲艺艺人。B.中国曲艺品类众多,常见的有京韵大鼓、评书、越剧和京剧。C.中国曲艺演员的表演是以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D.章回体长篇小说中的“且听下回分解”是对“曲艺说书”的克隆。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A.“词话”“弹词”是以乐器演奏为主要表演形式的地方曲种。B.比较其他艺术样式,曲艺的文化功能和历史作用是独特的。C.濒临失传的伊玛堪,是赫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对象。D.曲艺的历史很辉煌,但当下面临生存困境,急需大力保护。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对曲艺的传承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请说出

7、理由。(4分)材料二 (1)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独有的、以赫哲语表现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说唱内容包括赫哲族历史上的英雄故事、萨满求神、渔猎生活、风俗人情和爱情故事等,表现手法是说与唱相结合,无乐器伴奏。由于赫晢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伊玛堪成为赫哲族传承自身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的唯一形式,其价值不言而喻。 (2)近年来,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伊玛堪抢救、保护和传承的规划,组织专家、研究员开展对伊玛堪数字化采集工作,采访了赫哲族老人、民间艺人共12人,采集视频总容量达130G、图片1500余张、文字2万余字。2017年创作的赫哲族歌舞剧拉哈苏苏向更多人宣传介绍了赫哲族伊玛堪,获

8、得专家、观众的高度评价。 (3)对于包括曲艺在内的诸多传统艺术来说,保持原汁原味不走样还是与时俱进向前走,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继承传统是重中之重,是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而另一方面,“对于曲艺来讲,传承的应该是宝贵的技艺而不是刻板的模式,很多古老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依然好看、接地气,恰恰是其紧跟时代、大胆创新的结果。”曲艺理论家魏真柏的话,道出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曲艺传承要与时俱进。 (4)京东大鼓名家崔继昌曾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等演出场所表演京东大鼓,用京东大鼓的曲调演唱英文字母歌。崔继昌说,这虽算不上什么创新发展,但至少意味着传统曲艺有可能通过开拓题材来求新

9、求变、获得认可。 (5)与时俱进既指作品,也指表演。河南坠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表演艺术家宋爱华认为,对当今观众来说,部分传统唱腔甩腔过多、过门儿太长,进行“短平快”的艺术处理后则更容易被当下年轻人接受。 (6)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呼吁,非遗曲艺保护不能仅局限于保护传承人,应当建立稳定的全方位、常态化机制,从曲本创作、导演、表演到服装、音乐、舞美等,从人才培养保障到演出场地维护等,实施覆盖各个工种与环节的总体保护方案,在目前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曲艺生存发展的完整生态,催生出适宜曲艺保护传承的社会文化大环境。5.根据材料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伊玛堪是用赫哲族语言表演的无伴奏说唱艺术。B.伊玛堪是赫哲族传承民族历史与宗教信仰的唯一形式。C.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伊玛堪成功地进行了数字化采集。D.拉哈苏苏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赫哲族曲艺节目。6.根据材料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曲艺的传承,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汁原味不走样。B.崔继昌认为用京东大鼓的曲调演唱英文字母歌是个创新。C.魏真柏认为曲艺的模式不是刻板的,而是要与时俱进的。D.宋爱华认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经过“短平快”处理的唱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