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建设美好家园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946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3 建设美好家园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6.3 建设美好家园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6.3 建设美好家园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6.3 建设美好家园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3 建设美好家园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3 建设美好家园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说出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的明显优势 描述生态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生态环境的知识尝试进行绿化方案的设计3、情感目标:体验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的明显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施教策略:请研究小组来介绍图片所反映的内容,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中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教学难点难点:绿化方案的设计克服方法:以搬迁新校为抓手,了解校园绿化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请两组研究小组分别作交流(一组是从网上资料,一组是采访园林局相关专业人士所得资料)。三、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的文本学

2、习,为学生打开了了解家乡、亲近自然的一扇窗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创建美好家园的热情与激情。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自觉进行了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农村的观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走访调查了相关地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已经形成。四、教学资源:从选题的确定、研究的方法、走向社会采风和采访、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成果的交流和结论的形成,都是学生自主进行。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汇报交流活动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活动学生观看录像和图片,进行对比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活动学生研讨点评活动学生交流体会活动1、播放研究小组采访张家港凤凰镇生态农庄时所摄的录像(主要场景是桃树及桃园

3、鸡)。2、请学生讨论录像中哪些场景与我们平时常见的农业场景不同?展示图片资料。2、 请研究小组来介绍图片所反映的内容。3、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中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1、总结:以上图片资料展示的是人们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方法加以改进、开发,使之成为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称为生态农业。2、引导学生讨论,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备哪些明显优势。3、归纳总结。播放学生拍摄的镇江市的市容市貌。2、 展示镇江市八十年代时期的市容市貌照片。3、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从中了解生态城市的具体内涵。1、以搬迁新校为抓手,了解校园绿化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请两组研究小组分别作交流(

4、一组是从网上资料,一组是采访园林局相关专业人士所得资料)1、以所学知识为铺垫,让学生对课前各研究小组设计好的校园绿化方案进行研讨、点评,提出修改意见。通过组织开展这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谈谈他们的心得体会。1、学生观看录像。2、小组讨论,积极思考并回答(成片的桃树,桃园里养鸡,桃树下还种着蔬菜)。 研究小组把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后进行交流,给图片进行诠释。2、 通过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从中领悟生态农业的内涵。1、学生课前进行选景拍摄和从网上或图书上下载图片。2、学生观看录像和照片,进行新旧对比讨论,表达交流,从中了解生态城市的具体内涵。1、学生课前开展研究

5、性学习活动,从不同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并从中学习对资料的处理和加工。2、汇报交流表达。1、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按顺序先就自己的设计方案作个介绍,然后以下一组评上一组的方式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经历和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从中得到了很多所思所想,进行交流共享。1、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自信、精神饱满的参与到学习中来。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自主探究和表达能力。通课前的资料收集,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整理、筛选、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2、 培养学生大胆表达交流的能力。3、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

6、作学习。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捕获相关资料和知识,学会用实践佐证理论。通过新旧市容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爱护家园、珍惜现在的高尚情操。1、以与学生密切相连、朝夕与共的校园设计为例,加强学生体验。2、让学生懂得可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等不同方面获取相关知识,感受知识来源的广泛性1、让学生动手尝试,感知学以致用的快感。2、让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让学生尝试后进行反思,让反思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与提升。小结根据这一课题的目标和内容,本节课设定为开放后汇总的教学方式,教师从学生认识规律出发,充分挖掘自己生活的家乡的现实资源、网络资源和课程资源,开展研

7、究性学习,创设生物实践环境,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学生自身的“亲历-体验-感悟-交流-尝试-互评-提升-反思”的过程,使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把新课程理念紧紧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材“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作业布置练习 板书设计第3节建设美好的家园1、发展生态农业2、建设生态城市3、尝试绿化设计教学反思1、根据这一课题的目标和内容,本节课设定为开放后汇总的教学方式,教师从学生认识规律出发,充分挖掘自己生活的家乡的现实资源、网络资源和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生物实践环境,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学生自身的“亲历-体验-感悟-交流-尝试-互评-提升-反思”的过程,使教与学融合在

8、一起,把新课程理念紧紧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材“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2、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问题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这些是以前课堂上没有过的,甚至一些平时在学习上不很主动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工作。从选题的确定、研究的方法、走向社会采风和采访、资料的搜集整理到成果的交流和结论的形成,都是学生自主进行。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使我们低估和压抑了我们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讨论中学生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这也是研究意识与创新思维的觉醒。 3、整个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研究,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只起组织引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