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2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2947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2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2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2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2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2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2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巩固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从明代

2、嘉靖年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是始于嘉靖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西游记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晚明时期,很多

3、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继儒为代表。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

4、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尔兄日前饮酒至酣。”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半醉也。”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A三国演义西游

5、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使得同类小说出现了创作和刊刻高峰。B白话小说因为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而被社会逐渐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C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D晚明书坊刊刻的唐书志传配有注释是为了方便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解析】原文并无“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的信息。“标志”一说也不准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主体部分从白话小说和日用类图书的大量出版方面阐述了通俗文化的传播。B文章以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的盛行为例论述了晚明世情小说刊刻的繁荣。C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

6、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文章结尾部分进一步指出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论述严密。【解析】原文并没用到比喻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B)A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B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C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D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解析】A项,“正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错误,原文是“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可知不只是

7、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才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还有士大夫的变化;C项,根据原文可知是水浒传的商业出版成功才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D项,“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分析错误,原文“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并无主体之意。 二、(2018郑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

8、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

9、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玄学的“

10、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B“忘言得意

11、”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解析】A项,混淆概念。“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从原文最后一句看出,“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是一个概念。C项,范围扩大。原文只说到“忘言得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未提及给“创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D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的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

12、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B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D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总结。【解析】“可直接证明”理解错误。“可直接证明”的应是“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B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C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经学中解放出来。【解析】无中生有。从原文中推不出“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这一结论。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