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292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指导 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9 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典题例析 1、2016年【全国课标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此题的任务是: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一一这是一个多元立论要素题,至少有五个要素,请根据材料,意在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2、,材料是作文的依据。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在意必须联系个人语文学习的体会作文,有事例有感悟。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一一这是写法驱动,也是核心任务。明确了比较对象。侧重比较思维与关系思维。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一一这是文体任务,要求写论述类作文。【解析】考生要吃透“三条途径”的特点,为回答“哪种途径有效”做好准备。我们的写作的具体任务都有什3.从实际出发,三条途径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甚至可以说缺一不可,那么我们能不能综合起来谈呢,尽管让我们“比较”了?无论从命题导向来说还是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来看,似乎都不太适宜。我们只能做出选择,唯一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绝不是让你上来就把其他两条途径给否

3、定了,取此舍彼,而是耐下心来,合理比较,在分析了三条途径各自的作用后,再突显出最重要的一条。关于这一条的论证,一定要有探究性,让人认为切实可行。 2、2016年【全国课标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

4、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此题的任务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一一综合即整体全面的看,选好角度,即必须是“中心角度”,以体现“综合”。较之,前边的题,它的任务似乎不那么具体明确。与新材料作文没有太大分别。“分享”“创新”是材料的核心含意。 下达的任务是,综合(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在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含意,适当引申,分析论证。先就事论事后就事论理。侧重功能思维与现实分析。【解析】“历经几年试验”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之积累。“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基 3、2016年【上海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

5、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此题的任务是: 这道题目虽然没有冠以“话题”的名称,但实际上是一个“给话题”的写作题目。材料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个话题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出了规定。材料是由头,引出话题,任务是,这种现象引起了了你怎样的思考。思考就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强调就事论理。“看法不尽相同”,那么就说明有分歧、有矛盾,暗示写论辩型作文。可见,任务规定了话题、规定了写法、规定了文体等。材料的作用

6、是引出话题,是提示也是限制。侧重思辨。【解析】2016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从熟悉的材料入手切入命题,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谁人背后不说人”,3.经典素材选择一些经典素材,会使文章充满典型、深刻的感觉。那些作家、那些文化名人、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只要符合主旨,就可拿来,如杨绛对他人的评价毫不在意,再如冯骥才对当前别人对传统文化作出不当行为的看法,再如韩春雨对那些热衷于发论文的做法的评判等,都可拿来入文,使文章充满思想性。 4、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

7、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题的任务是: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一一“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你,是作者,所认识的中国,是写作对

8、象、是大范围,两三个关键词,是内容小范围。选择,最好是对立统一的,而不是合并同类项的。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一一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外国青年,是读者,帮助读懂中国,是写作目的。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一一要揭示两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既是写法驱动,也是内容驱动。侧重相似思维与逻辑思维。 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

9、,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解析】这个题目的背景资料是一个结构不完整的段落。冒号之前文字为主题句,是总说内容,是材料的主干运用到科学分类的方法。有的是发展中的中国的互相对立统一中的一面,表现出考生对某一类事物的关注;如表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类,大熊猫和美丽乡村。有的表现的出两者的统一性,表现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两结合的一类。 有的是涉及两面,体现考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思辨性。表现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的一类:一带一路的伟大梦想和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表现古今变化的一类:长城

10、和高铁、移动支付。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统一性构成了关键词之间的关联。 5、2017年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题的任务是: 读

11、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一一这是思维驱动、也是文体驱动,感触,是读了六个名句,你思想上的领悟是什么。思考,说明写论述类文章。写作思维应该是读名句,浮想联翩,有关的人和事历历在目,由此思考,有感悟、领会。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一一这是立意驱动。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辩证思考和关系思考的有竞争力。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一一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

12、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解析】首先,从近年高考和备考的大背景来看这道题。从作文题的命题方向和内容讲,它自然符合 “一点四 6、2017年上海卷 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

13、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此题的任务是: 这其实也是一个话题作文,预测即话题。写作任务就是“谈谈你的思考”。材料的作用是引出话题,是提示也是限制。这是一个有争议、矛盾的话题,应该写成论辩型作文。侧重辩证思维。【解析】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较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社会既有态度的分歧。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

14、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题目内容有一定的历史感,也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从呈现方式来看,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考生尽快适应题目内容,降低审题难度,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从测量目标来看,考查非常明确,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对考生作文能力测 小结: 这都是给材料给任务的作文。 命题形式,这种作文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任务,三是写作要求。 要求考生在材料范围内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内容等

15、来完成写作任务。 材料对作文起很大的限制作用。材料是作文的内容范围,也是作文的含意范围。作文的内容、主题都不能离开材料。从这一点说是新材料作文,但是,它又增加了明确的任务。作文离开材料、任务都是不行的。不像过去的给材料的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标题、话题是主要的、核心的。 审材料,只是完成了审题的第一步,第二步还得审任务。任务是必须完成的指令。审完任务之后,还得根据任务,重新审视材料,或审视审材料的结果。 如果,先审任务,带着任务审材料,是比较好的做法。吴炳忠 任务是明确而具体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材料的范围内,任务小于材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大于任务,为防套作,为精准考查考生的能力,发出了任务指令。 具体说来: 1、有的材料是“引子”,材料的作用是引出话题,是提示也是限制。如,提升语文素养题。 2、有的材料主要起说明的作用,提示了内容范围、立意范围、选材范围。如,预测。 3、有的材料主要起解释作用。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4、有的材料主要起帮助理解作用。材料帮助考生核心概念的含义,给出了解题的方向。如,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预测是生活中的预测,不是算命。 5、有的材料起辅助提示的作用,任务是主要的,如,比较、权衡的对象、标准、内容等。 6、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