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120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美美与共课件 苏教版必修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知与交融 美美与共,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训练,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十年)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领悟】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管什么人,不管职位多高,都必须遵法守法,违法必究应该成为执政者的为政之道。,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译文】对事物

2、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领悟】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导入阅读,感悟语言之美,有了语言的沟通,就有了美的存在。不是吗?沟通就好像是一个人所能敞开心门去奉献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思想的开启,一种生命的感悟。 没有地球,宇宙将失去蓝色;没有森林,世界将失去绿色;没有思想,生命将失去活力;没有沟通,便不可能打开彼此之间的枷锁。 有了语言的美,沟通便是人与人之间打开心门

3、的钥匙。有了语言的沟通,就有了美的存在,美的繁花,美的光束。没了语言,没了沟通,世界的冷清,连阳光都不想光顾。,朴素的语言,有时是一剂万能的良药,治愈一个又一个悲观主义者;感恩的语言,有时是一颗炫目的宝石,给予一个人爱的力量。用心的沟通,有时是一盏琉璃灯,照亮夜的寂寥;有时则是一把万能钥匙,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这,就是沟通的奇妙。 可以这样说,语言的沟通是奇迹,因为它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奇迹。 或许,成长了,你才会沟通;或许,沟通了,你才会成长。,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世界级的社会科学家,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最

4、高荣誉奖获得者,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获大英百科全书奖、赫胥黎奖。 他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28年入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2.背景解读,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一个人的经历”主题进

5、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文学常识,论 点 (1)论点就是作者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完整的陈述性判断句。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2)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篇;中间;结尾。注意:当开头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是呼应论点的。,(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二、基础

6、积累,1.字音辨识,答案:p xn t ning lin b bo b shui l,2.字形辨认,答案:(1)输赢 羸弱 嬴政 (2)自己 已经 巳时 (3)糟粕 舶来品 大伯,3.成语梳理,答案:截然,界限分明的样子。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截然不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截然相反:,答案:过分地看轻自己。多用于贬义。,(2)妄自菲薄:,答案: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3)妄自尊大:,(4)井底之蛙:,答案: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5)和而不同:,答案: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课堂探究 合作

7、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引用、举例手法的运用 文本引用孔子的话和广为流传的格言,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本文第五段列举历史上唐朝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二、局部揣摩,1.仔细审读文章开头一段,揣摩它的作用。,参考答案:总领全文,为下文议论张本;点明中心论点: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高考小贴士,举例论证,文章段落因所在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 (1)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统摄

8、全篇。 (2)中间段: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3)结尾段: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寄托作者感情;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2.文中列举孔子的语言和人们熟知的格言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增加文章论据的说服力。(2)与前文第四段“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相呼应。(3)论证古代人具有广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3.结尾一段作者的用意何在?,参考答案:(1)与开头所提观点遥相呼应。强调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

9、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的重要性。 (2)指出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任务极其艰巨,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抵制和攻击,尽快实现“美美与共”目标。,三、探究争鸣,学习本文后,深入思考作者所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思路提示一:“各美其美”,是指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各自有一套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别的民族看来不一定美,甚至会觉得丑恶。在民族接触的初期,还常常发生强迫别的民族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标准来迁就自己的情形。 能容忍“各美其美”是一大进步。只要在民族间平等地频繁往来之后,人们就会开始发现,别的民族觉

10、得美的东西自己也觉得美。这就是“美人之美”。这是高一级的境界,是超脱了自己生活方式之后才能得到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升华极其重要。,再升华一步就是“美美与共”。不仅能容忍不同价值标准的存在,还能赞赏不同的价值标准,这样离建立共同的价值标准就不远了。“美美与共”是不同标准融合的结果,那不就达到了古今所向往的“天下大同”了吗? 思路提示二:四句话之间是并列关系,并无递进一说。“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

11、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随堂训练 开卷有益,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第二十三个“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但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

12、就是 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 的方式释放出饱满而又持久的魅力。,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对中国来说,之所以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能够兴起,是因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在于此而造成的。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 ),产生了极其强烈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满足他

13、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而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与大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在大众的 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 的文学经典。,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此 B.之所以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能够兴起,是因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在于此 C.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正是由于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在于此的缘故 D.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

14、此,解析:D 首先判定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回答的是“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兴起”的社会基础,A、B两项句子结构导致叙述主体错误,先淘汰;C项“由于的缘故”句式杂糅,故选D。,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遭遇了知识核爆般的移动互联时代 B.赶上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核爆般扑面而来 C.移动互联时代的知识更新很快,核爆一般 D.知识核爆般的移动互联时代与之遭遇,解析:A 联系上文,叙述主体为“人群”,承接的应该是动词“遭遇”或者“赶上”,因此淘汰C、D;而B项中途易辙,导致表意不明,故选A。,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云诡波谲 前所未有 一

15、脉相承 延绵不绝 B.风起云涌 前所未有 口耳相传 延绵不绝 C.风起云涌 绝无仅有 口耳相传 连绵不绝 D.云诡波谲 绝无仅有 一脉相承 连绵不绝,解析:B “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与句意契合;“云诡波谲”形容事物变幻不定,难以捉摸,不合句意。“前所未有”意思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句意表达的是“方式”从未有过,应选用“前所未有”。“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两个成语都有“接过来、传下去”的意思,“口耳相传”侧重在“传”,且方式是“口耳”;“一

16、脉相承”侧重在“承”,且方式是“一脉”;结合句意,应选“口耳相传”。“延绵不绝”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连绵不绝”意思是连续而不中断;两个成语都有“不间断”的意思,“延绵不绝”更能突出经典作品犹如景观的价值和地位,且书面色彩更浓。,4.下面是一封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本人毕业于海星大学,在校期间,学习努力,每学期都获奖。综合素质较高,爱好写作,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小有建树。现获悉招聘信息,特寄上简历,期望得到贵公司的垂怜。 文中有三处不得体,分别是 、 和 。应改正为: 、 和 。,解析:这是一封自荐信,说到自己时应使用谦辞,如“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小有建树”,“大作”,是称别人作品的敬词,不当,应改为“作品”;“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用在自己身上有吹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