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4024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9 兰亭集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3(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兰亭集序,风雅诗斋,课前预习,文本精解,随堂演练,时文赏读,风雅诗斋,兰亭序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烟灭。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

2、针针怨怼。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赏读:不同于东风破的离愁、发如雪的凄美、千里之外的感慨、菊花台的悲怆、青花瓷的秀气,兰亭序更多的是沧桑与 无奈。 这曲周杰伦以书法极品兰亭序为主题所写的中国风,遣词用句唯美,令人拍案叫绝!“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暗喻王羲之的年代东晋,正是王室南迁落魄之际,徒留佳人在北方,孤枕难眠空对月。周杰伦以京剧小旦吊嗓子的方式重复咏唱副歌,颇有剧中剧的感觉,更增添兰亭序的古典美。,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王羲之(321379),

3、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世族名门。少时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文学作品有著名的兰亭集序。它既是佳篇,又是名帖。文章、书法相得益彰,辉映千秋,流传广远。,2.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时政,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抒写了一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

4、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声誉。,二、相关链接 1.文体常识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多说明著作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天祥的后序是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古代还有两种特殊性质的序:一种是赠序即惜别赠言的文字,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诗

5、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前面都有一段序。,2.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借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精备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法家之中罕有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3.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6、 (2)帝王年号纪年法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后来多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如开元、天宝就是唐玄宗的年号。 (3)王公年次纪年法 春秋战国时期,多用各诸侯王的年次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庄公十年等,这种纪年方式以诸侯王登基的那一年为元年,接下来依次为二年、三年等。 (4)星岁纪年法 星指岁星(木星),岁指太岁。又分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即根据岁星在十二星次中的位置纪年。十二星次名称自西向东依次为: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年为一个轮回。太岁纪年方向与岁星纪年相反,名称更为繁琐复杂。,三、语基梳理 1.通假字

7、,答案:(1)“趣”通“趋”,趋向,取向 (2)“由”通“犹”,犹如,答案:(1)处所,地方 编次 驻扎 (2)长,直而高 整修,修建 修理, 维修,2.一词多义,答案:(3)面对着 接近 (4)数量词,一 整个 把看作一样 一样,相同,答案:(5)表示、表达 获得,得到 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 (6)副词,诚,确实 动词,信任 动词,相信 名词,信用,答案:(1)少: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人;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大的人 (2)觞:名词作动词,喝酒 (3)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尽情享受 (4)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看作相等 (5)游:使纵展;骋:使驰骋 (6)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答案:(

8、1)这个地方(文中指曲水旁边) 居于次一等的 (2)“以(之)为”,即“把当作” 认为 (3)用来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胸怀抱负 抱在怀里;胸前,答案:(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定语后置句 (5)定语后置句,5.特殊句式 (1)信可乐也( ) (2)死生亦大矣( )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答案:(6)介宾短语后置句 (7)介宾短语后置句 (8)介宾短语后置句 (9)介宾短语后置句 (10)介宾短语后置句,(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7)晤言一室之内( ) (8)当其欣

9、于所遇( ) (9)不能喻之于怀( ) (10)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1)纵目四望,开阔心胸。,6.熟语积累 (1)游目骋怀: 例句:老年书画爱好者当中,有些一向对书画情有独钟,素养深厚,如今得闲以偿夙愿:体察生活,游目骋怀,因而在书画园地辛勤耕耘,执著地追求。,答案:(2)指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3)人的思想感情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2)放浪形骸: 例句:我不是一个完全自我和个性张扬的人,我不是一个放浪形骸和完全无所顾忌的人。 (3)情随事迁: 例句:虽说余秋雨先生宣布封笔,但,情随事迁,有谁能妄断先生往后就不会再度出山,有一鸣惊人的大作问世呢?,答案:(1)夫人

10、之相与 俯仰一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7.名句名篇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3)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 , 。,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作者在文中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请你找出文中写景、叙事、抒情的相关内容,并加以体味。如何理解“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参考答案:(1)写

11、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2)从全文看,“兴尽悲

12、来”是主线:摆脱了各种俗务的纠缠,邀集新旧朋友,来到山水胜地,或游赏或吟咏或畅饮,由衷地愉悦与兴奋,一种解放感、自足感油然而生。但是,享受了难得的欢聚与快乐后,深切地感到永恒之不可能,面对生死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慨叹“死生亦大矣”。王羲之是因为感到幸福太短,苦于生命难以长久延续而感到“死生亦大矣”。所以,这种悲伤增强了生命中对幸福的爱与贪恋,加强了对长生的企慕。可见,文中的缠绵悱恻不过是贪恋而不得的怅惘而已。 作者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前期,士大夫们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因此,作者在提出“死生亦大矣”的基本观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沉情调,这是难以苛求的。,二、局部揣摩

13、 1.作者写兰亭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有何关系?,参考答案: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之间,绿树掩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观赏,不仅“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2.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一段中

14、起到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为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辰良,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参考答案:“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具体指上文所叙兰亭集会这件事。“俯仰之间,已

15、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意为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这句话一是对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的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这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宛如一个链环,不仅把第三段与第二段,且把第三段与第一段连成一个链条,使全文意脉相连,成为一体。,3.怎样理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

16、短随化,终期于尽”这句话的意思和作用?,参考答案: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会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