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987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市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史稿儒林传凡四卷,前三卷入传学者共284人,第四卷依明史旧规,为袭封衍圣公之孔子后裔11人。前三卷为全传主体,以学术好尚而区分类聚,大致第一卷为理学,第二、三卷为经学、小学。入传学者上起清初孙奇逢、黄宗羲,下迄晚清王先谦、孙诒让,一代学人,已见大体。各传行文皆有所本,或史馆旧文,或碑志传状,亦称大致可信。因此,数十年来,几辈学人之治清代学术史,凡论及学者学行,清史稿儒林传不失为一有价值之参考文献。 然而,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加以书成众手,完稿有期,故而其间

2、的疏失、漏略、讹误又在所多有,从而严重影响了该传的信史价值。姑举数例,以见大概。 卷一陆世仪传,称传主“少从刘宗周讲学”。据考,陆氏虽于所著论学酬答中表示,刘宗周为“今海内之可仰以为宗师者”,却并无追随其讲学的实际经历。惟其如此,乾隆年间全祖望为陆世仪立传,才说陆氏因未得师从刘氏而“终身以为恨”。又传末记陆世仪从祀文庙,时间亦不确。传称:“同治十一年,从祀文庙。”其实,江苏巡抚之疏请陆氏从祀,事在同治十三年四月,五月十六日饬下礼部议复,从祀获准,已是光绪元年二月十五日。 又如同卷颜元传,称“明末,父戍辽东,殁于关外”。“戍”字不实。据考,颜元父至辽东,系明崇祯十一年为入关清军所挟,非为明廷戍边

3、。一字之讹,足疑撰传者之立足点所在。 再如同卷唐鉴传,记传主“咸丰二年,还乡”亦不确。此传源出曾国藩为传主所撰墓志铭,曾文记唐氏由江苏还乡,作咸丰三年。而传主嗣子尔藻撰行述,于唐氏还乡事记之甚详。云三年正月,“由苏至浙,意欲回楚”,因南昌道阻,遂“侨居武陵,暂为息足”。四年正月启程,又应友人邀,逗留江西白鹿洞书院,“冬月始抵长沙”。可见,唐鉴晚年返乡,当依行述作咸丰四年十一月。 戴震为乾隆间大儒,影响一时学风甚巨。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然而此传则疏于考核,不惟于传主著述题名、卷数每多不确,而且于重要学行似是而非。传称“年二十八补诸生”,不确。据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4、洪榜戴先生行状、王昶戴东原先生墓志铭,均作乾隆十六年补诸生,时年29岁,此其一。其二,传称“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亦不确。惠栋、戴震相识于乾隆二十二年,戴少惠27岁,确为忘年之交。而沈彤已于乾隆十七年故世,终身未曾与戴震谋面,“忘年友”云云,无从谈起。疑系张冠李戴,将沈大成误作沈彤。其三,紧接“忘年友”后,传文云“以避仇入都”。倘依此行文顺序,则先有与惠、沈订交,随后传主才避仇北上。其实大谬不然。戴震避仇入都,事在乾隆十九年,三年后南旋,始在扬州结识惠栋、沈大成。于此,戴震事后所撰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沈学子文集序,言之最明,文繁恕不过录。 他如于吕留良、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人视而

5、不见,拒不入传,则已非疏失可言,而是腐朽的历史观使然。 有鉴于此,清理清史稿儒林传之讹误,爬梳史料,结撰信史,已是今日学人须认真去做的一桩事情。(节选自陈祖武漫谈清代学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史稿儒林传对有清一代近300位学者所作记述都有依据,总体上是可信的,因此受到清史专家的普遍重视。B陆世仪传记中存在的错误,从性质上看,应该是传记编撰者疏失大意所致,倘能加以精核,这类过失可以避免。C戴震本与惠东、沈大成是忘年之交,但在戴氏传中沈大成却被误作沈彤,实际上沈彤和戴震二人素未谋面。D唐鉴传中还乡时期出现错误,这与曾国藩的疏忽有一定关系,曾国藩误记作咸丰三年,传本于曾

6、文又讹为二年。2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B第段用具体实例论证清史稿儒林传存在的问题。C第段指出清史稿儒林传更严重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D第段提出策略,建议现代学者梳理史料,重撰清代儒林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史稿儒林传用专卷为孔子11位后裔作传,这种体例虽非清史稿编撰者首创,却体现了学不忘本的精神。B清史稿儒林传传主履历上的疏失错漏,其因有二,一是客观上集体创作、时间仓促,二是主观上腐朽的历史观念。C颜元的父亲本来是为清军裹挟到关外,却被记为戍守辽东,这应是作传者有意为颜元隐讳,即所谓的为尊者讳。D清史稿儒林传的错讹

7、虽然很多都无伤宏旨,比如进学年龄一岁之误,但毕竟有违信史的真实性,不容小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201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和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网站存在财政、人事、统计等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的现象;72的地方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面,以动态新闻、政府文件为主;过半数的部委网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开展解读,而是以转载新闻媒体相关报导为主,且解读回应形式单一;超过90的网站存在征集意见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的现象等。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告认为,主要亮点

8、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正轨、行政权力办事资源整合度较高、应用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移动化的趋势等。报告也指出了平台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渠道有待整合、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节选自2016年12月29日人民网)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到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

9、,让政务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节选自2017年1月17日搜狐网)材料三: 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 互联网政务与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网站、政府平台完全不同。有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滞后,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不来往,单打独斗。“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其实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结果。“互联网”的落地,不仅要把所有信息打通,而且让政府随时随地为个人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奏。 互联网政务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互联网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

10、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还将不断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最终将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节选自2015年6月30日新华网)材料四: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彰显了国务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决心。“三个不得”则给各地政府划

11、定了利企便民的底线:加快信息跑路、减少群众跑腿没有回头路。而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必须舍得“割肉”。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部门虽然将办事大厅搬到了“网上”,群众却只能浏览办事流程,无法进行网上审批申报;有的虽然开放了网上受理渠道,但核心审批仍要群众跑腿;有的政府部门固守各自数据信息,导致部门信息无法互通互联,信息跑路遭遇“梗阻”。(节选自2016年9月20日新华网)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材料一发布的两个评估报告中,第一个是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第二个是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二者的问题包括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

12、待提升等。B材料二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前景规划,明确了2017年底前及2020年底前所要达到的目标。C材料三解释了互联网政务的目的是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及互联网政务对政府工作部门的作用等。D材料四介绍了国务院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要求,“三个不得”具体、实用,明确了对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工作的具体要求。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列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缺点,优点方面如政府在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权力办事资源不断整合、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等。B材料一列举了一些“政府

13、网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如网站信息公开不及时,重点领域的信息解读不到位且回应形式单一等。C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偏重点不同,材料二是意见,材料一是评估,换句话说就是材料一是根据材料二的预定准则去衡量材料二涉及的内容已有或将有的效果。D材料三中“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说明文本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证明的反感和嘲弄,以此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E材料四在讨论问题时很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如“信息跑路遭遇梗阻”中的“梗阻”,形象地表述了政务信息不畅通的状态,更易于读者理解。6我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哪些具体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79题。喝茶杨绛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O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 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 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仝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