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964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7(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C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导学号29520496解析:选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缺乏氧气时,有氧呼吸会受到影响,细胞中产生的ATP减少,从而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B错误;由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均促进植物生长,因而植物向光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生长素不具有催化作用,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只起调节作

2、用,D错误。2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导学号29520497解析:选C。锡箔小帽光线不能透过,因此A项中的胚芽鞘直立生长,A错误;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因此B选项中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故C选项中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正确;D选项中,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引起尖端以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错误。考点二其他激素的生理作用、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3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顶芽的

3、幼嫩细胞可利用苏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B果实发育过程中仅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而促进果实成熟的主要是乙烯C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植物生长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导学号29520498解析:选C。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A错误;果实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调节,B错误;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植物生长,C正确;脱落酸会抑制种子的萌发,D错误。4(2015高考江苏卷)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下图所示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

4、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导学号29520499解析:选D。A项,分析曲线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延缓鲜花衰败的作用。B项,蔗糖是能源物质,水解为单糖后可作为花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花的代谢提供能量。C项,由图可知,蔗糖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有累加效应,更利于插花的保鲜。D项,脱落酸能促进花的衰败,第5天花中的脱落酸含量应是清水组最高。考点三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设计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以下所得

5、结论合理的是()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导学号29520500解析:选C。当细胞分裂素浓度较低时,无论生长素的浓度高或低,都不发芽,可知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当两种激素浓度适中且相等时,既可促进生根也能促进发芽。6选取相同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进行实验,各组处理方式及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留三个侧

6、芽时产生不定根最多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D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导学号29520501解析:选D。甲组与乙组比较可知,侧芽能够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但不能确定侧芽产生的物质是什么;乙组与丙组比较可知,保留三个侧芽比保留一个侧芽产生不定根的数量多,但不能说明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的不定根最多;丙组和丁组比较不能说明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通过题图四组实验可知,侧芽与外源吲哚乙酸处理均可以促进葡萄插条生根。7如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

7、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B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C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D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导学号29520502解析:选C。生长素主要合成于茎尖分生区和根尖分生区等生长活跃的部位,A正确。图中b点为茎尖下部的伸长区,细胞体积由于细胞的伸长而比a点部位的细胞体积大,B正确。a点是生长素产生的部位,经过极性运输运输至b、c点,C错误。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于芽,所以相同浓度下在a点发挥促进作用,在d点可能会发挥抑制作用,D正确

8、。8(2016山东临沂月考)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1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2所示,图3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2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1的a部位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C图2中的d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3中的e部位D图2中的c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3中的g部位导学号29520503解析:选C。在单侧光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故a侧生长素浓度高于b侧,a侧细胞生长较快,对应图2的d侧,A错误;由图1、图2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B错误;图3中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由远

9、地侧运输到近地侧,e侧生长素多于f侧,e侧生长较快,对应图2的d侧,C正确;在重力作用下,g侧生长素多于h侧,h侧生长较快,故对应图2的d侧,D错误。9(2016广东韶关调研)下图是大豆幼苗不同部位生长素的测试结果,af表示大豆幼苗地上部分的不同部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研究结果不能支持顶端优势B只有e点才能合成生长素C达到b点的生长素,不需消耗ATPD幼叶f细胞中的生长素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导学号29520504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g点生长素浓度高于e点,g部位生长受抑制,因此支持顶端优势,A错误;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分析题图可知,e是幼嫩的顶芽,

10、生长素的合成最多,B错误;生长素由顶芽运输到侧芽部位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C错误;幼叶f细胞中的生长素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10(2016江苏南通调研)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IAA、IBA和NAA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B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IAANAAIBACIAA、IBA和NAA对大豆根系的生长作用都表现出两重性D随浓度增大,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导学号29520505解析:选D。IAA和IBA都是

11、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A错误;图示的结果不能得出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IAANAAIBA,B错误;总根长高于对照的浓度为促进,低于对照的为抑制,图示的实验结果只有IAA对大豆根系的生长作用表现出两重性,C错误;图中所示的IBA和NAA的浓度均表现为抑制,相同浓度下,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D正确。11(2016陕西西安开学摸底)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

12、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即(填“高”或“低”)_浓度促进生长,_浓度抑制生长。(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填序号)。(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左右(用字母表示)。(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5)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叫做_。造成顶端优势的原因是_。农业生产活动中,可以通过适时摘除棉花的_,解除_,提高产量。导学号29520506解析:(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2)由题意可知,

13、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由此可以推出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对生长素敏感,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不敏感,是单子叶植物。(3)分析题图可知,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有效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且对单子叶植物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点。(4)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促进作用。(5)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摘除顶芽,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来源暂时受阻,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答案:(1

14、)两重性低高(2)(3)D(4)促进生长(5)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抑制侧芽生长顶芽顶端优势12(2015高考四川卷)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图1;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14C 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图2。(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_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组,其原因是_。(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 的有机物是_,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_。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_。(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 h时组和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组_(大于/小于/等于)组;去顶8 h时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