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3930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7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李清照词两首,朝朝暮暮年年月月佳期如梦;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晚风生愁。,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时文赏读,随堂检测,技法提炼,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驾一叶晚归的扁舟,从香气袭人的藕花深处走来,她是那个回首嗅青梅的清丽女子;把三杯两盏淡酒,轻踏满地堆积的黄花走来,她是那个愁思万种“无计可消除”的才女词人;望一江浩浩汤汤水,从咏史伤时的沉吟中走来,她是那个心系家国天下直欲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 在她的笔下,就连那令人蹙眉的“愁”,也风情万种,摇曳生姿。易安 “愁永昼”,在更漏中拨动着伉俪暂别的缱绻伤感;清照“剪不断,理还乱”,在甜蜜情海中荡起旖旎纯洁的相思;将愁思绕笔端,纵销魂,也有黄花般的

2、晴朗幽芬;纵汹涌,也有“舴艋舟,载不动”的新巧别致;如三更雨般“点滴霖霪”,如那一江春水,流动了近千年! 然而古往今来,真正能理解者,几何?身前身后,都不过一样的孤独。这孤独,是她和着眼泪吞咽下的山河破碎之悲,盛世难逢之苦,佳期不再之殇。她就这样,“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流徙飘泊,呼告无门,兀自孤独着在岁月的秋风中,身姿站成了一朵清丽带露的菊花,流芳千百年,招惹着后人无数的敬与爱,风韵永恒。,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 ,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自幼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后与丈夫赵

3、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鉴赏,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宗一大家”。其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 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 等。词作在艺术上炉火纯青,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至于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词作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对辛

4、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答案:易安居士 一剪梅 声声慢 易安体 女词人,2.写作背景 (1)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宦游在外。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值重九,人逢佳 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 相思情怀。 (2)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

5、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这首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乎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3.备用知识,(1)易安体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

6、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词的特点 李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用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3)婉约词派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 “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

7、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代表作家有秦观、贺铸、李清照、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柳永等,其中周邦彦、柳永、姜夔等人精通音律,在词学上做出巨大的贡献。,基础积累,答案:(1)去掉/焚烧/熔化 (2)说/道路/方法 (3)寻找,搜求/平常/不久/沿着,1.一词多义,答案: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暖,变寒。,古义: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次序 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语气的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没法收拾。,答案:光景,状况 概括得了,答案:(1)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半夜初凉透” (2)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西风卷帘” (3)倒装句,正常语序

8、应为“黄昏后东篱把酒”,4.特殊句式 (1)半夜凉初透( ) (2)帘卷西风( ) (3)东篱把酒黄昏后(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醉花阴全词精华所在,结尾的一个“瘦”字更是全篇的“词眼”。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重点突破,参考答案:“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销魂”,是直接对“东篱把酒”说的,使“人比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

9、人对花兴叹、顾花自怜的图画。如果没有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孤零零地说一句“人比黄花瘦”,就没有多少深厚的意境了。 在这三句词中,“人比黄花瘦”是警句。词末一“瘦”字,归结整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词眼犹人之眼,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2.【对应考点:鉴赏诗歌内容及篇章结构】醉花阴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参考答案:词的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次三句从夜间着笔,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写出了透入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长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令

10、、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换言之,为下片“人比黄花瘦”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片写重阳感怀。首二句写重阳赏菊饮酒,此二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了,即“人比黄花瘦”。上下片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的关系来说,下片写的是结果。或者说下片的“人比黄花瘦”才是词人想要表达的精髓所在。,3.【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声声慢一词中有多处叠词运用,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本词中多处运用叠词,它将人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将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体现出不假雕饰的本色。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形象、委婉、

11、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又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词,极富“顿挫凄绝”之感。当作者正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不能自抑!,高

12、考小贴士,叠 词 叠词是古诗词中词和词连起来用。叠词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词中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色更加形象。 二是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三是音乐性。叠词可使诗词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4.【对应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字的妙处。,参考答案:这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

13、,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有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民族、国家的“公愁”在。这种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从而扩大并深化主题,大有“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只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李清照早期的词,以其特有的纯挚和缠绵在男士们漫天的爱情词中独树一帜,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自己的心声。她后期的词即南渡以后的作品,却反映了李清照词作的最高成就。首先,她是爱国的,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14、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诗句为证;但传统观念的限制仍使她在词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弱女子的自我形象,看似低沉、消极,但她写的个人在流落天涯、孤苦无依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却典型地涵盖了当时千千万万的北方难民在国破家亡后的共同境遇,从而从侧面暴露了侵略者和投降者的历史罪行。,思路提示二:“靖康之难”后:家国之愁。靖康三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故,珍藏的古玩字画也丧失殆尽,一连串的变故使词人的词风一转而为哀愁凄凉。南渡之初,李清照用词作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反对偏安,主张北伐;斥责统治者不愿赵佶父子南返的卑鄙心理。这是主和派所不能容忍的;再加上她的洒脱不羁、无所顾忌的超出礼教规范

15、限制的举止行为,又是封建礼教所深恶痛绝的。“靖康之难”以后,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全词所写,不外乎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如果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是一个闺阁少妇的情愁,那么后期词中她的愁则是一个爱国词人在国破家亡后的恨愁。,思路提示三:李清照词中的愁,不管是前期词中的离别相思之愁,还是后期词中的浓厚的家国之愁,都是具有独创性的,不流于封建社会那种庸俗的艳情词中的闺怨之愁,而是雅致的、深切的、有深刻力度的。读李清照的愁词,感觉如血如泪,如泣如诉。,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醉花阴 1.实中有虚,虚

16、中有实 李清照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上片的昼永夜长是虚写感情,用侧笔;下片的东篱把酒渐实情中有态,侧笔转正,以上可谓“染”。“人比黄花瘦”则是实笔,正写人,意态形象立现,这可谓“点”。但是,这一正笔、点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不是描写形象,而是意会、暗示,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赋予薄雾浓云以人的感情,赋予黄花以人的特性,以此来反衬她思念丈夫的愁苦。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是即景设喻的,所以极其自然;而且菊花不雍容艳丽,花瓣多长、多垂,色泽以黄色为基调,与“瘦”比较容易联系在一起,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格,这正好与李清照的精神有相通之处。,3.情景交融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李清照加进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合交织,比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